No menu items!

    宗不庆后+娃不哈哈=馥莉“弑父”(组图)

    宗不庆后——已故的宗庆后很难庆贺身后事。娃不哈哈——宗家孩子们没法乐哈哈。豆煮萁燃,剑拔弩张,都是业障。

    文 | 佘宗明

    问:从宗老到老宗到老登,要多久?

    答:1年零5个月。

    没想到,才去世1年多时间,已故浙商大佬宗庆后就「塌坟」了。

    是他自己将自己推到了危冢之中,女儿宗馥莉则触发了Push开关。

    原以为他是一妻一女一布鞋,一生择一人偕老,是男中典范、富中楷模。

    没想到,他也犯了「全天下成功男人都会犯的错误」,也难逃「女人有钱,荣华富贵;男人有钱,兄弟姐妹」的定律。

    凤凰网报道中说,知情人士透露,他至少有两段婚姻,跟原配以外的3名员工生下过6个私生子,孩子数量不输葫芦娃组合。

    原以为他是民族良心企业家,不像隔壁钟睒睒,孩子入籍美利坚。

    没想到,他一下子冒出多个美国籍孩子,现在有名有姓的3个,都是头文字J——Jacky Zong(宗继昌)、Jessie Zong(宗婕莉)、Jerry Zong(宗继盛)。

    看着他价值上百亿的离岸信托,夸他是「布鞋首富」的人沉默了。

    ▲非完整版人物关系图。

    虽然陈佩斯早就告诉我们,浓眉大眼也未必可靠,但宗庆后居然没成为幸存者偏差中的那个「幸存者」,多少让人有些没想到。

    说是「没想到」,其实也只是吃瓜群众没想到而已。

    宗庆后身边人肯定想到了,据说宗庆后有「影子夫人」这事,很多宗家人都知道,许多老员工也清楚。

    宗庆后长女宗馥莉肯定也想到了,否则你很难想象,她为什么会在今年5月使出「拔出110万美元信托资金的萝卜,带出宗庆后有私生子的泥」这样的招数来。

    就眼下这乱糟糟的局面,只能说:

    宗不庆后——已故的宗庆后很难庆贺身后事,因为他顾着生前名却没摆平家内事。

    娃不哈哈——长女宗馥莉没法笑哈哈,次子次次子次次次子这会也没法乐哈哈。

    豆煮萁燃,剑拔弩张,都是业障。

    01

    宗不庆后,责任归「宗」。

    你以为娃哈哈只有一个娃,后面都是哈哈。

    其实父爱如散,装着娃娃娃娃娃娃娃哈哈。

    本来计划生育已经用「只生一个好」,开启了豪门恩怨的提前预防模式。

    奈何宗庆后身体很诚实地表达了「计生就得克制,爱生可以放肆」。

    他这么一放肆,就是给宗馥莉的勇者大闯关游戏上难度。

    本来宗馥莉已经挺难了:去年7月,曾短暂失势的她,就发了个辞职公告,尽显悲情。

    ▲去年7月,宗馥莉曾发出辞职公告。

    虽然事情以她「王者归来」重掌大权,拿下娃哈哈全部关键岗位收场,但风波未平:无论是老员工举报,还是媒体起底,都让她仍处薄冰之上。

    现在她更是开启了Hard模式:得跟同父异母弟妹们斗,得跟某些宗家人斗,还得跟部分娃哈哈老臣斗。

    鉴于PK核心人物杜建英是其继母,曾任娃哈哈二把手,绝非在《甄嬛传》里活不过半集的人物,宗馥莉难言胜券在握。

    他那么一放肆,也是给宗家的大决裂埋下祸根。

    宗馥莉的「财产保卫战」,弟妹们的「财产争夺战」,在针锋对麦芒之下,注定要互耗下去。

    不管谁赢,家人反目,已成定数——也许这些子女压根就不认为彼此是家人。

    这场豪门内斗,对外界是瓜,是宗家却是丑闻。

    而所谓家丑的系铃人,无疑是宗庆后自己。

    他管生不管「平」——这里的「平」,就是平息矛盾。

    巨额资产+多个子女+争议遗嘱,想想都知道那意味着什么。

    可他在生前并没处理好纠纷。他的个人问题最终被转化为二代的内部矛盾问题。

    《天龙八部》里,大理国王爷段正淳风流倜傥,跟秦红棉、甘宝宝、阮星竹、王夫人、康敏五人有染,最终生下段誉、木婉清、钟灵、阿朱、阿紫、王语嫣6个孩子。

    尽管没留下子女争夺家产的戏码,但也欠下一堆情债。

    他的结局,成了陈世骧评价《天龙八部》时所说的「有情皆孽,无人不冤」的最直观注脚。

    宗庆后是在原配隐忍中,保全了自身人设。

    但如今的乱斗局面,未尝不是他留下这么个烂摊子的果报。

    02

    娃不哈哈,子女皆冤。

    几年前,有朋友就说:看宗馥莉在多个场合的图片,感觉她总是一幅不松弛不开心的样子。

    我一看,确实是。她身体语言似乎总是绷着,经常满脸写着心事重重。

    但当时我以为,是因为宗馥莉女承父业压力大,除弊革新阻力多。

    现在看,是我想简单了。一张不受欺负的脸上,才能长出真正灿烂的笑容。身处那样的「娃竞(跟雌竞对应)」环境里,谁又能开心起来呢?

    此次内讧曝出前,很多人视宗馥莉为「长公主」。

    此次内讧曝出后,不少人将宗馥莉看成「爽文大女主」。

    可从小就活在父亲有「另一个家庭」环境里的她,冷暖自知。

    所有活在父母对外装恩爱幻象中的子女,兴许都能共情她。

    媒体报道中说,娃哈哈内部员工透露,宗庆后曾试图将51%股份留给长子宗继昌,仅40%给宗馥莉。宗馥莉则以绝食抗议父亲遗嘱。

    决绝背后,该有多少失望?

    ▲媒体视频报道截图。

    宗馥莉是幸与不幸的结合体:说她幸,是因为她生于豪门,豪门兜住了她的底;说她不幸,是因为她在畸形的家庭关系里长大,畸形家庭关系成了她的原生负累。

    宗馥莉有不幸,她那些弟妹们同样有不幸。

    从他们的角度讲,他们做错了什么?

    他们没法在出生之前就对投胎在哪做出表决。

    网上很多人羡慕他们是宗庆后之后,但不会有太多人羡慕他们作为私生子不被承认。

    某种程度上,他们就是《扫毒》里的阿伟,命运是「偶像」挑的。

    他们走在宗馥莉的对立面,也是尝父母种下的苦果。

    03

    宗不庆后+娃不哈哈=馥莉「弑父」。

    宗馥莉从海外信托中转出110万美元,将内部矛盾带出舆论水面,将父亲业障带入公众视线,就被许多人看作是对父亲的「掀桌子」。

    在宗庆后生前,宗馥莉活在宗庆后的阴影下。

    那时的她,很想证明自己,但父辈成功对子女成事向来既是加持,也是掣肘:加持,是因为可以少走很多年的路;掣肘,是因为别人会说「你靠的是拼爹」。

    极具个性的宗馥莉,并不喜欢对宗庆后俯首帖耳。

    早些年就有报道称,她接手宏胜饮料厂后,宗庆后曾派心腹前去协助,结果被她毫不留情地辞退。

    但即便是自主性极强,宗馥莉也得承认,父亲宗庆后才是娃哈哈的灵魂人物。

    在父女同框做客央视采访时,主持人曾问她:「娃哈哈减去宗庆后等于什么?」她说等于0。这成了流传甚广的名场面。

    ▲宗庆后父女做客央视采访的画面。

    耐人寻味的是,当时主持人对宗庆后说恭喜,称这是个特别高的评价时,宗庆后来了一句:「没有,她是在说,她要来改变这个状况。」

    确如宗庆后所言,宗馥莉接班后,曾对娃哈哈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以至于,曾长期受益于宗庆后治下「家文化」的那些老员工们纷纷表示不满。

    这是她从事业层面对父亲影响的削减。

    在宗庆后死后,宗馥莉依旧活在宗庆后的阴影中。

    父亲威望越高,她那些改革举动阻力也就越大。

    毕竟,改革革的就是父亲留下的那套管理机制。

    没有妥善安排好的遗产分配,更是会将她拽入内斗泥潭。

    对宗馥莉来说,这也是自己全面接过娃哈哈的巨大阻碍。

    她为什么要主动用「划走100万美元信托基金」的引信,点燃父亲宗庆后埋的那颗雷——哪怕牺牲父亲辛苦经营的名声?

    答案兴许就藏在她以往受访时的语录里。

    比如,「我不希望公司创始人等于你的形象代言人,这样是非常危险的」。

    比如,「我希望我能做到(娃哈哈加上宗馥莉等于)100分」。

    她需要「主动权在我」。

    这是她从多个方面对父亲桎梏的挣脱。

    当父亲登上的神坛与布下的迷阵成了绊脚石时,她要将其挪开。

    这也是抵御活在父亲阴影中的反抗方式。

    04

    那该怎么评价宗庆后与宗馥莉的这些操作?

    对于宗庆后,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祛魅。

    没必要因为私德问题,就去否定他在公域里创造的商业价值、做出的社会贡献。

    宗庆后没有束身寡过不假,创造了社会价值也是真的。

    老外有句话:克林顿不是一个好男人,却是一个好总统。

    这话也可套在宗庆后头上,他也许不是一个好父亲,却是一个好老板——至少善待员工这块是有口皆碑。

    但有必要正视私德也是评价个体的参考系,它构成了人身上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此前很多人将宗庆后推上神坛,对其不吝溢美之词,许多就是冲着私人品行去的。

    建基于私德的公共评价,在基底坍塌后,就该做出调整。

    没人能经得起完人逻辑审视,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滑向另一侧。

    事实上,就连原本建立在娃哈哈赶走跨国公司达能等事件之上的民族主义叙事,套在宗庆后身上都有些虚弱。

    否则的话,他有几个美国籍孩子这事,也很难自洽。

    功是功,过是过,多些就事论事,少些「造神-毁神」冲动,才能不在期望跟失望的两极里蹦迪。

    ▲宗馥莉是第一个「宗馥莉」,而不是另一个「宗庆后」。

    对于宗馥莉,我觉得最关键的,是重估。

    宗馥莉无疑属于人狠话不多的那种厉害角色。

    她用掌握了娃哈哈最核心的供应链来反击逼宫,用动用信托基金来发起攻势,都是狠的体现。

    但她的狠,是在复杂环境里练出的生存技能。

    不狠,她可能早就在娃哈哈管理权之争中落败了,在家产之争中出局了。

    多年来,宗馥莉因动了娃哈哈老员工利益的蛋糕,因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替代「家文化」式管理办法,备受争议。

    争议得最多的一点,莫过于她玩出的「体外循环」对作为国资占大头的娃哈哈集团的架空。

    娃哈哈是国有股、宗氏家族股与职工持股三足鼎立,看似是国资控股,可控制其命脉的,仍是宗庆后父女——宏胜、宏盛、恒枫……这些公司,了解一下?

    但考虑到娃哈哈昔日混改中伴生的遗留问题,这事远不是一句「掏空母体」能概括的——尽管这留下了巨大的灰色处理空间与定性裁量余地。

    过去数年里,宗馥莉为推动娃哈哈品牌年轻化,采取了不少策略,如推出无糖版非常可乐、「電敬」苏打水、「入茶里」低糖饮料等新品,但跑出来的新品牌并不多。这让其能力仍受到质疑。

    但去年娃哈哈利润创新高,让宗馥莉的能力评价这块得到了扭转。

    只不过,这里面,究竟有多少得益于娃哈哈稳产提质,又有多少受益于报复性消费(嗯,报复对象是天字号第一冤大头钟睒睒),仍需时间检验。

    整体上,在娃哈哈陷入品牌老化危机,市场份额被农夫山泉跟元气森林大幅蚕食的背景下,我对宗馥莉主导的改革持肯定态度。娃哈哈需要宗馥莉这样的改革派,而不是墨守成规的守旧者。

    但宗馥莉在去年钟睒睒被网暴时没有为其发声,在我看来,是个令人遗憾的事儿——这本可成为她给自己加分的机会。

    05

    问题来了:对于这场豪门内斗,我们又该怎么看?

    我觉得合理态度是:让法律的归法律,少往民族牌上扯。

    目前官方已接入。考虑到是非嵌套着是非,剧情走向依旧充满未知。

    在网上,很多网民都站宗馥莉一边,理由包括但不限于两点:1,那几个弟妹是私生子,不是正统;2,他们是美国籍,非我族类。

    而对宗庆后「登味十足」的反感,反过来也会变为对宗馥莉「敢于否定」的肯定。

    舆论免不了用情绪化镜框看此事,但这事终究是是非连着是非。

    如果要拿国籍身份说事,那回旋镖很可能也会射向宗馥莉。

    毕竟,她那段说不排除像李嘉诚那样把企业搬出去的话,也经常被人反复拎出来说事。

    而把否定宗庆后跟肯定宗馥莉并列,对宗馥莉也未必是什么好事。

    她接手娃哈哈的最大合法性基础,就是她是宗庆后女儿。

    不如就让纷争归于法律解决框架下,作为群众少些代入感,多干好自己本职工作——吃瓜。

    反正横竖都是宗家人的事儿,谁赢了都不会多分咱一点。

    最该吃口冰西瓜冷静冷静的,是那些此前对宗庆后疯狂造神现在又对宗庆后肆意毁神的人。这些患了「过度角色代入综合征」的人,首先该直面一个拷问——

    之前加入「钟首富猎巫派对」的也是你们,现在转过身去将矛头调转的也是你们,你们谁来给钟首富道个歉?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