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黄仁勋央视专访 分享其人生观、工作观与世界观

    尽管身价已达1,436亿美元,但黄仁勋说,他每天仍尽可能早起,不敢有丝毫懈怠。(路透)

    辉达(NVIDIA)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每次访台总会刮起一阵炫风,但除了辉达股价和黄仁勋来台都吃了些什么美食?一般人对黄仁勋了解多少?在大陆央视20日晚间播出的专访节目「面对面」中,黄仁勋除谈论他对全球供应链、AI前景的看法,也分享他的人生观、工作观与世界观,包括他每天仍尽可能早起,不敢有丝毫懈怠。

    根据富比士即时榜,截至7月12日,黄仁勋身价估计已达1,436亿美元(约合新台币4.2兆元),超越巴菲特,跃居全球第七大富豪,成为名符其实的「4兆男」。

    盛赞中国的产业供应链体系

    整理自央视专访内容,黄仁勋首先盛赞中国的产业供应链体系。他说,中国运营着全球数一数二的供应链体系,其规模、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制造商的产品类型、技术含量,参与建设中国供应链的企业数量,毫无疑问都堪称是世界级的奇迹。

    他表示,中国还为全球其他供应链提供设备、控制系统和零组件。所以说,中国不仅自己做供应链,还研发技术和产品帮别人做供应链。

    因为全球供应链正日益多元化,甚至可以说正变得愈来愈冗余(redundant),这其实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机会:把自己的供应链制造技术推广到全球,因为世界各地都在新建供应链和生产线。

    黄仁勋同时强调,有一点不会改变,无论发生什么,全球供应链根本不存在彻底脱钩的可能,因为整个系统太复杂了,永远都会相互关联,而这种关联也是大家需要的。

    「这正是供应链最妙的地方,以当今各行业的复杂程度而言,我们根本无法想像一个供应链体系不相互关联、不相互依存的世界。这种相互依存不仅是必要条件,更是良性状态。它能增强我们的抗风险能力,虽然我们在中国的生产规模不大,但我们服务的很多客户、技术合作伙伴都是在中国的供应链中。」

    他指出,全球供应链规模非常庞大,而且相互关联,辉达一方面受益于这个供应链:一个极其精密、先进且技术含量极高的供应链。同时辉达的供应链也是全球性的,辉达在世界各地都有制造合作伙伴。而且为了建构辉达的AI超级电脑,辉达需要100到200家不同技术合作伙伴,为其产品提供支持。

    黄仁勋说,「供应链」这个词的诞生,源于多家企业共同支持产品制造的理念。不同于过去那种所有东西都自己制造的生产方式,供应链是把全球各地的公司、各个国家的专长集成起来,这样一来最终产品的品质,将会比任何企业单打独斗做出来的都要好。

    他认为,美国不可能独自生产所有产品,这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所以这种智能、这种被称为「供应链」的绝妙创造,确实是我们这一代人想出来的。以前叫「生产制造」,现在叫「供应链管理」。虽然生产制造仍是重要部分,但供应链集成非常复杂,堪称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黄仁勋指出,如今对供应链的敏捷性、速度和自动化要求愈来愈高,这些要素对于这个愈来愈不稳定、变化愈来愈快的世界至关重要。

    辉达的优势之一 就是高度敏捷的供应链体系

    辉达的优势之一,就是高度敏捷的供应链体系。意思是,不管遇到供应变化、需求波动、供应商断供等任何状况,辉达都能适应任何情况的变化。因为辉达的产品极其复杂,辉达的AI超级电脑有150万个零组件,只要缺少一个零件,或某个零件故障或供应不足,整个系统就无法完成组装,因此辉达的供应链必须非常敏捷。

    黄仁勋说,没有人喜欢断供,但面临可能的天气问题、地缘政治问题或供应商品质问题,现在的供应链都自带很多备用方案,这就是现代供应链架构的聪明之处。当今充满变量的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各国供应链的专业能力。

    对于若没有辉达H20芯片,是否会阻碍中国的创新?黄仁勋强调,「中国创新的步伐是不可能被阻挡的」。但他也说,「当然我相信辉达能做出重要贡献」。

    黄仁勋表示,AI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就像多层蛋糕一样复杂。辉达的芯片只是底层,上面还有系统、网络技术、AI基础设施、软件、AI算法,以及最上层的应用服务,整个系统异常复杂。

    一方面AI的发展,需要这个系统每一层的创新,但如果某一层进展不够快,工程师们其实足够聪明,他们可以通过上下层的创新来弥补,从而推动整个系统前进。「这正是为什么你不得不佩服DeepSeek这家公司的惊人创新能力,他们研发的R1模型是真正的创新,它重新设计了AI模型的很多运行方式,让它们能充分发挥H20架构的优势,这种做法非常有创意。」

    黄仁勋指出,所以尽管是基于H20构建的,DeepSeek依然取得了世界一流的成果,这也说明研究人员和开发者们完全能根据不同技术层面的特点进行调整。

    「我对中国的创新能力充满乐观和信心,不管手头有什么资源他们都能适应。H20虽然不是辉达最顶尖的产品,但能力依然非常出色,正是这种架构定义,甚至可以说创造了现在的AI革命,所以即便放到今天它依然相当出色。」

    没有各种限制和挑战 创新和发明就不会出现

    在被央视主持人问到:「假设辉达产品不受限制,辉达能根据中国市场实际需求供应最新、最高端的芯片,谁会吃亏、谁会受益?」黄仁勋回答说,这很难讲,但他想说的是,如果没有各种限制和挑战,创新和发明往往就不会出现。

    「DeepSeek的R1,阿里巴巴Qwen、月之暗面的Kimi,这些架构都是真正的创新。而这些创新常常诞生于受限的环境中。有压力才会迸发绝妙创意。当然人生的目标不是要承受压力,没有人喜欢压力,但当压力客观存在,而人们对创新的梦想、希望和渴望依然强烈时,他们就会创造出新的东西。」

    黄仁勋指出,我们看到过去几年里,中国AI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些突破性的成果,这些成果与世界其他地方非常不同,这让他无比钦佩。

    当被问到中国市场对辉达有多重要时,黄仁勋称,「中国不是众多市场中的一个,中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市场。这个市场的活力、创新能力、发展趋势,以及产业的发展速度,都是绝无仅有的。」

    他指出,中国市场既有活力又有创新能力和优秀的工程师,中国计算机科学家数量是全球最多的之一,唯一能与之比肩的只有美国,而且中国终端消费者群体规模极其庞大。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市场,而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市场。作为技术供应商,我们需要客户,所有供应商都需要客户,而这个市场(中国市场)非常独特,你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不参与中国市场的意外后果和长期影响,虽然难以预测,但我认为结果不会乐观。」

    AI将催生庞大的产业 这是极其重要的技术

    对于AI时代的到来,黄仁勋说,他认为这是一个非凡的时代,因为这是一场全新技术革命的开始,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技术革命。现在非常明确的是,AI将催生非常庞大的产业。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技术,蕴含着难以置信的机遇。

    黄仁勋指出,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是一门相对新兴的科学,化学、物理、生物、量子这些科学领域都已有很长的历史,可能有300年、200年或100年,但计算机科学相当年轻,这是他这一代人的产物。直到他这一代,编写软件的概念才被认可为是一门科学。

    「在我们之前,过去60年一直由通用计算和摩尔定律这个概念主导。这种电脑架构的基础框架实际上决定了最终在上层运行的算法,辉达在创造架构方面相当独特,这个架构重塑了运行在我们电脑上的所有算法。这种重塑带来了不同的能力。」

    黄仁勋说,「运算(computering)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工具,对每个社会都影响深远,而我们这代人重新定义了它,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产业叫AI。」

    「AI不是某个特定产品的专属能力,而是每个社会、每个行业、每家公司、每个产品的基础,AI能将成为每个国家和社会的内核基础设施,就像今天的电力、网络一样重要,而且会比这两者都重要。」

    他强调,这是世界的一个独特时期,他不记得曾有过这样的时期。他不记得上一次有如此影响力的技术是什么时候发明的。「给我一个例子,说说还有哪个时代、哪种技术,能像AI这样占据全世界各国领导人、科技界领袖、企业领袖,几乎每个人的首要关注点。我不记得有过任何类似的情况。这是非同寻常,已经无法用寻常眼光来看待,它带来了非凡的影响。」

    对于AI创造的「新世界」将会是什么模样?黄仁勋表示,我们将拥有过去对我们来说,相当艰难才能获得的能力。这就好比突然之间,我们都能跑得比任何人都快,我们都能每小时跑60英哩、70英哩、80英哩,现在我们都能飞了,而过去人类是不能飞的。

    「历史上从未有过一种技术能提升所有人,或许你根本没有大学文凭,或许你只拿到了高中学历,或许你对某个想学习的新应用领域一无所知。对我来说可能是数字生物学,或许你不是个很出色的艺术家,但你想表达自己的创意。或许你不擅长写作,但因为AI,你突然就能讲故事了。」

    AI技术触手可及 简单易用 抓住这个机会提升所有的人

    他指出,由于AI的突然出现,我们所有人的能力都得到了同步提升,这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平等工具。过去的科技很难用,但如今的AI技术触手可及,而且简单易用。所以他希望每个人都接触AI,抓住这个机会提升所有的人。

    对于若美国限制辉达出口芯片至中国的影响,黄仁勋说,「如果我们不在这里,本地市场也会得到服务。这里有很多创新型企业。华为不仅极具创新力,更是一家规模和实力非凡的公司。华为比我们大得多,从公司规模、人员规模和技术能力来看,他们既广又深。」

    他指出,如果有人仔细看过华为的手机,就会明白其中蕴含的技术奇迹。如果你看现在的华为,他们在自动驾驶领域非常出色,AI技术也相当卓越,「这是一家拥有强大芯片设计能力、系统设计和系统软件的公司」。

    黄仁勋强调,「如果我们不在这里,会有中国创新者、芯片公司和华为,为这个市场服务。很多云端服务提供商也会自行研发芯片。所以我认为中国AI市场,无论有没有辉达都会进步。如果我们不在这里,华为也一定能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案,这是我对人类创新能力的信心。」

    「华为取得的成就完全值得尊重与赞赏,这是一家非凡的科技公司。只要他们决定专注并投入的领域,就一定能做好。」

    对于央视主持人问,「华为是你们的竞争对手还是合作伙伴?」黄仁勋回答,首先从企业哲学、企业文化,他们挺过的难关、取得的成就和构建的事业来看,除了「非凡」这个词,你找不到其他评价。华为的成就值得钦佩。

    「这家公司依然极具竞争力,他们是我们的竞争对手,但你仍然可以钦佩和尊重竞争对手,并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对手不是敌人。世界很大,我希望未来我们能继续竞争很多年,但我对他们的感情是钦佩、尊重,并且充满竞争意识。关键点在于,企业之间存在竞争,国家之间也存在竞争,但这些都可以共存。」

    黄仁勋表示,辉达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都设有办公室。中国有杰出的人才,还有非常棒的合作伙伴和客户,辉达希望能继续为他们服务。

    对辉达在中国的机遇持乐观态度

    黄仁勋称,他对辉达在中国的机遇持乐观态度,他乐观地认为,中美两国能找到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方式,让像他这样的美国企业能继续在这个市场发展并服务这个市场。

    在被问到「你喜欢竞争吗?」黄仁勋说,「我热爱竞争,在我之前那一代CEO们都是身经百战的,他们把商业竞争和企业经营比做『战争』,但我不这么认为。因为我们并非处于战争状态,因为我们在竞争。而事实证明,你需要竞争来创造市场,你需要竞争才能为双方开创未来,所有伟大的市场都离不开竞争。」

    「因此从定义上说,如果你想要市场,你想要繁荣,你想要增长,竞争就是伴随而来的。所以我的内核理念是,在服务和推动行业市场发展的同时,帮助所有人成长是可能的,而最终你自己也会因此受益成长。我尊重我的竞争对手,并且很乐意与他们相处。」

    他表示,辉达与全球许多公司竞争。「在很多方面我的大多数客户也在与我竞争,但我们依然能毫无障碍地合作。因此我认为在当今这个万物深度互联、彼此依赖的世界里,我在许多方面都需要依赖我的竞争对手。」

    例如辉达采购大量英特尔的CPU,也使用与辉达竞争公司的云端服务。「所以我认为在很多层面上,我们相互依存,明智的做法是留出竞争空间,同时认清有些领域注定要竞争。我们可以充满激情地竞争,而在其他领域我们将会合作。」

    「我们要寻找彼此合作的乐趣,尊重对方的竞争,并始终尽可能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未来对所有人都是未知的,这对每个人都是机遇,所以我每天尽可能早起,来为未来持续努力,不敢有丝毫懈怠。」

    黄仁勋过去曾在在一次采访中提到,他每天总是带着焦虑和担忧醒来,没有自信和骄傲。央视主持人问他,为什么?黄仁勋说,「我不知道,我总是感觉我们快要倒闭了。也许是因为创立辉达时,我们确实时刻面临倒闭危机,我是极少数从公司创立之初到现在还在的创办人,我不认为此前有任何创办人见证过自己的公司从零成长到上兆美元市值。这种危机感始终如影随形,那些创业初期的感受从未离开过我。」

    黄仁勋说,「我不敢有丝毫懈怠,我从不自满,始终保持着警觉,我总在想,就在我们取得某项成就的同时,别人也可能正在创造伟大。我忍不住想让辉达做得更多,也忍不住相信我们能实现更多。我至今仍感觉每天都在面临倒闭危机,这种意识永远不会从我体内消失,我也不希望它消失。因此我会努力率先抵达未来,但如果别人先做到了,那就这样吧,我会努力追赶。」

    对于「当CEO的乐趣是什么」的问题,黄仁勋坦承,「说实话,当CEO大多数时候并不那么有趣,你时刻承受着压力。33年来每一天、每一分钟,我都在压力中度过。33年里的每一秒我都感受着我们公司、我们客户、我们市场的重担,这种压力从未离开过我,那怕是一刻都没有。所以并不总是有趣的。」

    黄仁勋表示,当CEO让他觉得有趣的是,看到公司和员工的成就,是看到合作伙伴和客户们的成就。「看到雷军造的新车就很有趣,他成功造出了车,而且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这么惊人的成就,这对我来说是有趣的事。」

    「看到奥特曼(Sam Altman)推出ChatGPT O1,现在是ChatGPT O3;哈萨比斯(Demis Hassabis)推出Gemini Pro;马斯克发布Grok,现在最新版Grok 4,这些都让我感到有趣,我很享受。我很享受看到自己以某种方式略为参与其中并做出了贡献。我喜欢看到别人成功并有所作为,而我也能以某种方式参与其中。但除此之外,担任CEO每一天都承受着高压,需要每天拚命工作。」

    尽管黄仁勋说,担任CEO的每一天都承受着高压,但他仍重申:他想一直工作到80岁。「我应该做,因为我认为我是这个工作最适合的人选,只要这个事实不变,我就应该继续做下去。」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