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江浙沪独生女的神话 又被戳破了一次(组图)

    1

    记得前几年,“江浙沪独生女”这个梗引发全网讨论。

    好多网友拿宗馥莉举例,论证投胎到江浙沪当独生女,就是抽到了人生的上上签。

    这群独生女们生活优渥,被全家宠爱,生来就有跑车豪宅。

    堪称中国五千年来最幸福的一代女儿。

    直到宗家最近曝出惊天大瓜,人们才意识到宗大小姐并非独生女。

    她还有三个同父异母的弟妹。

    而且她也并不像大家想象中那样“独占着父亲的宠爱和托举”。

    相反,人家可能在很小的时候就领过“宅斗”体验卡。

    一切都要从1991年说起。

    2

    那年,浙大高材生杜建英进入娃哈哈工作,由于精通英语、能力出众,很快得到宗庆后的重用。

    在会见外商、对接政府机关的重要场合里,大家总能看到她的身影。

    和一些老板歧视女性的心态不同,宗庆后并不认为女性在职场上有什么劣势。

    他觉得女性在工作中有很多优点,心思缜密,忠诚度高。

    而且“她们不争权、不专权,会像管理家庭一样,习惯性地事事处处为公司着想”。

    1996年,14岁的宗馥莉赴美留学。

    杜建英和她几乎同时赴美,并且在那里生下了宗庆后的长子宗继昌。

    后来,杜女士还生育过两个孩子,一边为宗家开枝散叶,一边为娃哈哈开疆拓土。

    她当过娃哈哈的党委书记,做过宗庆后的办公室主任,还是娃哈哈职工持股会的理事长,可以说是集团名副其实的“二当家”。

    老员工告诉凤凰网,宗庆后的糟糠之妻施幼珍长期分管供应部的工作,她的办公地点在杭州娃哈哈秋涛基地,而杜建英就在总部上班,两个地方相距4公里。

    地理上的阻隔多少能避免一下“火星撞地球”的尴尬。

    不同于母亲的低调隐忍,宗馥莉对杜女士的态度是摆在明面上的强硬。

    一个说法是:

    她曾经逼着老爸和杜女士离婚,进入娃哈哈工作后也非常排斥杜女士。

    而在正式接班后,她更是大刀阔斧地关停了弟妹们任职的娃哈哈分公司。

    由此不难想见,她对他们的态度。

    以至于上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段子说:

    宗馥莉这次用110万美元击穿了18亿的离岸信托,其实是在警告对方别太过分。

    因为,110这个数字本身就有警告意味,好像在说:

    “你们再不安分,我就要报警了。”

    当然,这些只是网友脑补出来的故事,听听就行了。

    3

    在网友的固有印象里:

    江浙沪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板块,也是思想最开明的地方。

    这里的家庭很少有重男轻女的现象。

    其实,这还真不一定。

    尽管从数据上看,江浙沪的独生子女率非常高,但这里仍然有许多思想传统的家庭保持着养儿传宗、多子多福的理念。

    很多家长生养独生子女并不是因为他们只喜欢一个孩子的生活状态,而是考虑到政策要求和事业需求,只能生一个。

    像宗馥莉家就挺传统的。

    她爷爷奶奶很喜欢孙子,爷爷去世时,杜女士带着三个非婚生子前来祭拜,惹得宗大小姐很不高兴。她也因此缺席了爷爷的葬礼。

    宗庆后去世时,捧骨灰和灵位的人也不是宗馥莉,而是宗继昌。

    除了宗家这类顶级豪门,江浙沪的部分普通家庭也对生儿子有执念。

    为了照顾民风民俗,农村地区在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时候,会做一些变通。

    如果村民第一胎生的是女儿,村里可以再给他们一次生儿子的机会。

    可如果二胎还是女儿,理论上讲就不许再生了。

    所谓的“再给一次机会”,本质上就是政策在顺应民间的观念。

    所以看统计也会发现,江浙一带70后的小阿姨们还有挺多生育了二胎的:

    随着社会发展,养儿防老的理念有所松动,但直到今天,它也没有彻底被扫进历史的故纸堆。

    江浙沪网友会用生活经历告诉我们:

    做生意的浙江老板,仍然想有个儿子接班。

    即便IP位于上海,“左脑人”也想有个男孩继承基因。

    尤其是生育政策放开之后,很多家庭都开始追生第二个孩子。

    江浙沪独生女们忽然就多了弟弟妹妹,有了玩伴,也有了羁绊。

    上面这位网友反映的情况,其实从数据层面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就算在生育观念最前卫、生育率长期垫底的上海,居民们也在生育政策放开后默默释放囤积的生育需求,把户籍人口二孩率重新拉升到了接近70-80年代的水平。不过在2017年之后,这个数字没有往上走。

    只能讲,追求多子多福的家庭哪里都有,江浙沪也不例外。

    尊重独生女的家庭同样也是哪里都有,并非江浙沪的专利。

    思想观念这种东西本来就是因人而异的,地域对民风有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而且光江浙沪内部,差异就挺大的。

    4

    这次宗家的“嫡庶之争”,不仅改变了部分网友对于江浙沪和江浙沪独生女的刻板印象。

    也让大家想出了一条生活经验,就是“一定要支持妈妈多搞事业”。

    因为爸爸发财,可能让你喜提一堆兄弟姐妹;

    妈妈有钱,才是真的荣华富贵。

    不管包邮区、港澳台,还是其他地方都难逃这条定律。

    毕竟,一个忙于事业的女强人不可能有精力生养众多子女。

    即便借助科技,她们也很难疯狂走量,生出一堆后代分家产。

    但有钱的爸爸就难说了,只要他们想为人类的生育率做贡献,就可以拥有一支足球队。

    最典型的例子是马斯克,他现在已经生了至少13个娃。

    还有——

    共和党的大金主弗兰克•范德士(Frank VanderSloot)生了14个孩子;

    石油巨头法里斯·威尔克斯(Farris Wilks)生了11个孩子;

    联邦快递的创始人弗雷德·史密斯(Fred Smith)也通过两段婚姻拥有10个孩子;

    等等等等。

    与之相对,有钱有权的女性普遍生不到这么多。

    像“第一女儿”伊万卡就生了3个孩子;

    前任“国会山股神”佩洛西生了5个;

    小凯撒披萨的创始人玛丽安·伊里奇 (Marian Ilitch) 生了7个,已经算是很厉害的了。

    ……

    这样看起来,确实应该支持妈妈多搞事业。

    实在不行的话,爸爸、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有钱也成。

    再不济,姑姑、叔叔、舅舅、阿姨有钱,也能拉着牛马升天啊。

    -END-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