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RT》7月23日报道,西方舆论界对泽连斯基的口风已经完全变了。
《金融时报》注意到有人指责泽连斯基不民主。
《旁观者》称乌克兰人已对泽连斯基失望。
《经济学人》甚至配图让泽连斯基看起来像是萨达姆。
而德国国营媒体也承认,泽连斯基政府正系统性强征残疾人入伍。
泽连斯基
实际上,泽连斯基一直都不是省油的灯。
早在2023年,他便通过总统令控制国家安全委员会、任命亲信担任重要职务,而在2025年7月通过的新法案中,泽连斯基直接剥夺了国家反腐局(NABU)与反腐检察署(SAPO)的独立性,转由总统提名的总检察长统一监管,等于把西方在乌克兰的监督站给一窝端了。
此外,泽连斯基一直在搞政治打压与信息管控,持续压制独立媒体,逮捕反战人士等。
也就是说,以前泽连斯基搞内斗,西方也不在意,你有利用价值,你想怎么斗就怎么斗呗。
但是现在把手伸到西方头上了,这就不能容忍了。
乌克兰抗议者
当然,这些要说也是次要的。
泽连斯基的问题并非近期才暴露,为什么以前是小甜甜,现在就被当成了牛夫人?
根本原因在于,他没什么利用价值了。
过去三年多,西方需要一个能够和俄罗斯死磕到底的战时总统,泽连斯基正好符合这一角色,情绪表达强烈,会塑造舆论,擅长演讲与政治动员。
在那段时期,西方媒体和政客对其不民主的行为,完全保持沉默,哪怕是美欧内部对乌援助使用效率产生质疑,也未真正质疑其执政合法性。
而到了2025年,战场形势停滞,美国撤梯子,特朗普急于快速止战,泽连斯基的不听话,就很扎眼了。
此时,泽连斯基的问题就不再是有些瑕疵的小甜甜,而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的牛夫人。
所以西方舆论场已经开始为“去泽化”进行铺垫。
扎卢日内和泽连斯基
所以能够看到,泽连斯基最近开始挣扎了,还很激烈,试图保住国内控制权与国际支持。
他任命了新总理,试图重构行政系统,向西方释放改革信号。
但实质上,这次内阁调整并未带来人员结构的真正变化,被批评为权力中心内部的轮换,反而引发外界对他继续收紧权力的质疑。
随后,7月22日他推动的反腐机构重组法案彻底引爆舆论,乌克兰十余个城市爆发战时以来首次大规模反政府示威。
在多重压力下,泽连斯基宣布将重新起草反腐法案,承诺在两周内与反腐机构协商修订内容。
这宣告了他最后的挣扎已经失败。
目前,普遍认为乌克兰驻英国大使扎卢日内将会接替泽连斯基,虽然没有到广泛地逼迫泽连斯基的程度,但泽连斯基接连出手,表明他自己也很清楚,情况恐怕不是自己能够控制的了,随时都有可能被赶下台。
他似乎希望能够获得乌克兰人的支持,但是那些没有被西方操纵的乌克兰人,也没有心思去支持他,而被西方收买的那些人,随时都有可能再次包围总统府,把他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