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李小龙死后52年 香港专家指癫痫致死几率较大

    李小龙(右)与华裔知名截拳道家黄锦铭切磋。(新华社数据照)

    一代国际武打巨星李小龙死后52年,有香港权威医学专家根据当年的证供、化验报告以及结合较发达的现代医学,判断李小龙死于脑痫症(癫痫)的几率较大。

    李小龙于1973年7月20日逝世,当时轰动香港及国际。对于其死因,当年死因裁判法庭的结论是死于不幸事故,怀疑因为药物敏感(药物过敏)引致脑水肿。

    无线电视台近日播出「真相猜.情.寻」节目,其中一连3天讲述李小龙之死;节目访问了香港多位医学权威专家,又搜集了许多庭上证供、验尸报告和各种人证,包括当年为李小龙急救的医生、为遗体解剖的医生、药物敏感权威专家,以及李小龙的家人及生前朋友。

    香港首位药物敏感医生李曦在节目上说,根据李小龙的验尸报告和医疗纪录,如果是药物敏感,应该很快就有症状,也不会那么快致命,他应该仍有机会求救或跟别人说自己不舒服。

    此外,他说,李小龙以前没有类似药物病历,而他服用的头痛药,虽然不排除有药物过敏的可能性,但首次就致命的机会极少。

    再者,根据解剖报告,如果他真的因为药物过敏而死,气管收窄的机会极高,但相关报告显示,他的气管完全正常。

    因此,他从临床、病历加上其他人的描述,觉得李小龙不像是急性药物过敏而死。相反,他认为李小龙有些不常见的脑肿,而这也与药物过敏不符。

    资深法医潘伟明在节目上说,看完李小龙的医疗纪录后,他与李曦的看法相同,认为李小龙急性药物过敏而死的机会很低。

    他说,1973年5月,即李小龙去世前两个月,他曾经发烧及呕吐,当时被送到浸信会医院,经过急救后苏醒。根据当年浸会医院医生兰福供词,李小龙送院时发高烧,没有呼吸,用两个半小时才能救醒,苏醒后说话像中风,测试显示有脑部肿胀。

    根据节目,当年5月是嘉禾公司创办人邹文怀送李小龙到医院救治的,但7月李小龙死后,为其急救的医生询问邹文怀有关李小龙的病历时,对方隐瞒了这段病历。

    潘伟明说,结合5月的病历,「唯一可以同时解释李小龙两次出事就是癫痫症」,癫痫症可以解释一切,如果真的是原发性癫痫症,就有机会导致突然死亡。

    他说,这种情况多数在睡眠中发生,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当时没人发现他病发。

    他说,根据数据,李小龙生前曾接受美国医生处方止抽筋药服用,但外界没法知道他有否按时服用,也就无法得知其真正死因。

    潘伟明并说,李小龙死前被送院急救时,邹文怀曾向救护员提及,李小龙曾患「脑痫症」,也说过「李小龙似乎系(是)发羊吊(抽筋)」。

    尽管有以上情况,但当年各方都指向他是药物敏感致死。

    节目引述不愿意透露身分的医学人士说,外界不愿提李小龙的脑痫症,有可能是70年代的医疗水平仍未发达,也有可能是当时有人想保护李小龙的英雄形象,避免与脑痫症扯上关系。

    当年李小龙是从台湾艺人丁珮家中被送到医院的,丁珮马上成为众矢之的,外界有许多不利她的传言,而她也被指是「最接近真相的人」。

    沉寂了许多年的丁珮也接受了节目访问。

    根据她的回忆,当天下午5时,李小龙和邹文怀先到其家讨论剧本;晚上7时,李小龙表示头痛并服用了她给的止痛药阿斯匹灵,然后到房间休息;8时,邹文怀先离开;8时半至8点40分,丁珮两次致电邹文怀,指李小龙仍熟睡;晚上9时半,邹文怀致电丁珮,得悉李小龙未醒,邹文怀赶到丁佩家;晚上9时45分,邹文怀无法叫醒李小龙,又联系不上李小龙生前的专用医生;晚上10时,丁珮找医生朱博怀上门。

    邹文怀抵达后发现李小龙已昏迷,随后把他送到公营伊利沙伯医院。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