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膝盖疼痛未必只是小伤,若半月软骨严重缺损,恐造成行走不便、膝关节失稳,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品质。医师指出,若病患半月软骨已无法修补,通过异体移植手术重建,是目前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术后搭配复健,患者有望重新找回膝盖活动力与稳定性。
半月软骨(俗称半月板)位于大腿骨(股骨)与小腿骨(胫骨)之间,膝关节内侧与外侧各有一片,具备吸震与稳定关节的功能。台北慈济医院骨科医师林坤辉说明,半月软骨损伤主要有两大类型,一为运动或外力撞击造成破裂,常见于篮球、跆拳道或车祸患者;另一则为退化型损伤,常见于年长者、肥胖者或长期劳动者。轻则造成膝盖疼痛、无法久站,重则因骨头过度摩擦产生骨刺,最终甚至需接受关节置换手术。
临床统计显示,半月板损伤约占所有膝关节受伤的20%,其中真正需要进行异体移植者不到1%。林坤辉指出,一般情况下会先评估破裂位置与严重程度,若可修复可使用缝合技术保存软骨;若碎裂严重则用关节镜清除;若整块缺失或先前手术过后无法修补,便须做异体半月软骨移植。
「这类手术主要是利用骨骼捐赠者的半月软骨。」林坤辉解释,医师会在膝盖上开1个约2公分的主孔及2至3个小于1公分的小孔,以内视镜导引清除碎片,再将异体半月软骨准确置入,缝合固定于关节内,帮助恢复稳定与功能。术后3个月内需配戴护膝、使用拐杖减轻负担,半年内避免剧烈运动,待移植组织与身体逐步融合再进行强度训练。
41岁的许姓女子即是少数需进行半月软骨移植的案例之一。她三个月前开始出现左膝疼痛、无法久站情形,生活大受影响。求诊台北慈济医院后,经核磁共振检查发现,其前十字韧带断裂,内侧半月软骨也几乎消失。林坤辉研判,可能与数年前外伤手术预后不佳有关,导致半月软骨碎裂吸收。
经过「前十字韧带重建合并半月软骨异体移植手术」,术后第五天,许女顺利出院,目前配合复健计划,膝关节功能稳定回复中。
林坤辉提醒,半月软骨自我修复能力有限,民众运动前应做好暖身、肌力训练,避免频繁高冲击运动。若出现膝关节疼痛、反复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应及早就医检查,避免小伤酿成大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