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卫生组织官网上关于“腰痛”的介绍中,曾提到「大多数人一生中至少经历一次」。对于现代人来说,搬重物、睡姿不当、腰肌受凉等都可能引发这种痛,甚至发展为慢性腰痛。

一项新研究发现,每天走够一定量的路,就能降低慢性腰痛风险。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告诉你不同腰疼分别对应哪些健康问题,并教你预防腰痛的方法。
受访专家
南京鼓楼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刘臻
北京积水潭医院中医骨伤科副主任医师 句朝晖
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 蒋继乐
每天走100分钟,降低慢性腰痛风险
近日,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的一项研究发现,步行量高,慢性腰痛的风险更低。具体来说,每天步行超过100分钟的人,其慢性腰痛的风险比每天步行少于78分钟的人降低23%。

该研究通过对超过1.1万名无腰痛者进行研究,并在平均4.2年后进行随访,以评估这些人群是否患上慢性腰痛。根据结果,与每天步行少于78分钟组相比:
每天步行78~100分钟组腰痛风险降低13%;
每天步行101~124分钟组降低23%;
每天步行≥125分钟组降低24%。
研究人员还发现,与65岁以下人群相比,65岁及以上人群的步行量与慢性腰痛风险之间的关联更大且更一致。
此外,这项研究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前提,即走路量取决于走得久,而不是走得快。简单来说,走得久比走得快更能预防慢性腰痛。
为什么腰疼的人越来越多?
腰痛是个统称,范围从后背肋骨最下缘到臀横纹之间的区域,就是说连臀部都包括在内。疼痛可能源自肌肉、关节、神经、椎间盘、椎骨,也可能是内脏牵扯痛、腰部感染,甚至是肿瘤等。
句朝晖表示,临床上通常将腰痛分为两类:
特异性腰痛
可通过检查确定病因,比如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折、风湿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等;还有可能继发于其他疾病,比如感染或转移癌,患病率非常低,感染约占0.01%,转移癌为0.7%。
非特异性腰痛
无法确定具体受损的组织,医生基本靠临床经验推测,比如肌肉、韧带、筋膜、关节囊等,这些组织损伤从X光、CT和核磁共振结果上看不出来。有时候做上述检查是为了排除其他组织有无问题,即排除性诊断。
非特异性腰痛占所有腰痛的90%,也就是说,患腰痛时,90%的可能性是软组织损伤,问题不大。
在我国,有八成人一生中曾遭遇过腰痛,患病率仅次于感冒。为什么腰痛的人越来越多?
年龄增长
研究显示,腰痛在生命最初10年并不明显,但进入青少年期便会直线上升,9~18岁人群中40%都会出现腰痛。多数腰背疼痛是退行性病变引发的症状,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深,寿命长了,腰痛比例会更高。
精神压力
久坐不动、姿势不对,对脊柱、腰椎的损害很大。腰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造成骨关节和肌肉群之间的对抗,加重劳损程度。压力太大导致的抑郁等精神类疾病也会诱发腰痛。
重体力活
一项分析了28个国家数据的研究发现,农村腰痛比例是城市的2.5倍。从全球来看,女性腰痛总数高于男性,但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男性更多地承担重体力劳动,腰痛发生率更高。
不良习惯
研究发现,导致腰痛的原因是交叉、复杂的,往往不是单一原因,吸烟、活动少、超重肥胖等都会增加腰痛风险。比如,平时不锻炼,突然爬一天山、跳半天舞,如动作不对、强度太大,就可能伤腰。
6种病都会表现为“弯腰就痛”
有人调侃腰痛就像感冒一样普遍,只要出现腰痛,第一反应就是贴膏药或者戴腰托。刘臻表示,腰痛不一定是腰的问题,6种病都容易出现“弯腰痛”:
1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向后突出,会压迫后方神经引发腰痛。该病在久坐、体力劳动者和过度训练的运动员中高发,年轻上班族也越来越常见。
典型症状是腰部疼痛、腿部放射性疼痛、下肢麻木感等。临床上该病以保守治疗为主,休息配合物理和药物治疗,严重时需手术。
2
腰肌劳损
这是腰部肌肉因过度使用或长期不良姿势造成的疲劳性损伤,在长期久坐久站和体力劳动者中比较常见。
典型症状是腰部酸痛僵硬,活动时加重。治疗主要是休息配合止痛药物和物理治疗。

3
骨质疏松
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加重,患者会出现广泛的腰痛,严重的还会引起脊柱骨折。老年人、长期服用激素的人群等都是高危人群。
4
骶髂(dǐ qià)关节紊乱
骶髂关节连接着脊柱和骨盆,长期运动损伤、脊柱畸形、孕期激素改变以及外伤,都有可能导致骶髂关节紊乱,引发腰背部疼痛。
孕妇、重体力劳动者、运动员及长期坐姿不当的人是高危群体。

5
内脏疾病
如肾结石、主动脉夹层、胰腺炎等也会引起腰痛,且常常被误诊为腰椎问题。除了持续的腰痛外,往往还有其他症状,如血尿、胸痛、呕吐等。
6
强直性脊柱炎
这是一种长期性、慢性的炎症性疾病,主要影响脊柱关节,导致关节僵硬和变形,严重时脊柱会融合。
早期症状通常是腰痛,尤其是在夜间或早晨,活动后会有所缓解。有家庭病史的年轻人高发,尤其是男性。
怎么最大化降低腰疼风险?
如果腰背部疼痛时间短、症状轻微,且通过休息可以缓解疼痛症状,可以适当卧床休息,并在休息之余采用红外线加热等理疗方式缓解症状,还可以使用非处方口服药物、膏药等。
蒋继乐提醒,无论职业人群还是其他人群,预防腰背部疾病都应做好以下几点:
避免久站或久坐
同种姿势最多持续1小时就应活动一下身体;坐着时,腰部垫个靠枕,撑起腰部。
控制体重
人的体重与腰背部的负荷明显相关,体重越大、弯腰次数越多、搬的东西越重,腰背部负荷越大,越容易受伤。
坚持运动
有氧运动可以选择游泳,无氧运动可针对背肌和腹肌等核心肌群展开,年轻人可选择做平板支撑,或者进行杠铃硬拉等;年龄较大的人群可以做“小飞燕”、臀桥等动作。
对于已经出现腰背疼痛的人来说,在急性期过去约3周后,就可以开展腰背部肌肉锻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