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武大图书馆性骚扰一事,法院一审宣判了:
不能认定性骚扰。
这个判决没能让舆论平息,大家还是在吵,也吵得更凶了。
我去了解了一下,发现有些明显的假消息在扩散。
要不要赔偿?
有网友说,女生杨同学把自己能做的都做了,表达清晰且诉求很小,不要赔偿只要道歉。
其实,杨同学最早是说不要赔偿的。
但打官司后,她的一个诉求就是精神抚慰金5000元。
法院有没有采纳病历?
有网友说,法院压根没采纳肖同学的病历,而且他们觉得男生有没有湿疹不是这个案子的判决重点。
这个网友说的不对,其实是法院采信了的。
疑似相关民事判决书里显示,法院不予采信的是“病历就诊人非被告肖某某的”,但法院采信了2023年几份门诊病历、报告单,因为就诊人是肖某某。
法院认为据此可证明被告肖某某患有特应性皮炎的事实。
厕所偷窥了吗?
有网友说,男生是惯犯,他在高中就去女厕所偷窥过。
其实这是一些朋友圈里截图,至今也没有高中同学真实发声过,说他偷窥过,或者辟谣这件事。
至于很多人说他高中老师辟谣过,我也没找到靠谱信源。
正能量文章是谁发的?
2024年3月网上出现一批文章说肖同学多才多艺,一会儿踢球厉害,一会儿热心公益。
有网友觉得这跟他妈说他PTSD矛盾了,不是他妈撒谎,就是买通稿,为以后出国读研铺路。
其实这些文章仅在百度百家号上搜得到,也不知道是谁发的。
内容非常粗浅,AI味十足,本质上跟事情关键“是不是性骚扰”无关。
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经历是无法在申请海外名校的简历里锦上添花的。
因为事情没什么影响力,都是校内发生的,哪怕拿去申请英美水硕都够呛。
隔空猥亵很难被认定吗?
有网友说,女方败诉的核心原因是因为“隔空猥亵”这种事情压根就很难被认定成法律意义上的侵权行为,所以性骚扰是真发生了,但这次没被认定罢了。
这是乱套概念了。一般说的是“网络隔空猥亵很难认定”,这个空指的是网络空间,不是两人隔张桌子。
其实隔空猥亵被处罚的案例不少。
有受害者是未成年的;
也有受害者是成年女性的。
不针对她个人,但猥亵肯定存在?
有网友说,杨同学败诉是因为法院认为男生的猥亵不针对她个人,潜台词是他肯定针对某个人了,所以性骚扰确实存在。
这个网友说的不对。要告别人性骚扰的话,前提就是要针对本人。
最搞笑的是当时有三人,肖妈妈说儿子是在看法考视频。
问题来了,法考老师打不打算告肖同学猥亵?
底下自慰两小时?
有网友说,他就是干了这事,杨同学拍了视频,他一直拿手蹭生殖器。
看过动图的网友也是各执一词。
一方认为是在自慰,真抓痒的话,也不用一抓两小时吧;你要高频抓痒,还不如去厕所抓呢。
另一方认为不是,因为这既不是自慰正确姿势(肖同学是握拳手势),自慰也无法坚持一个小时而不高潮。而要是一直去厕所抓痒的话,那谁还学得进书。
有没有人证?
有网友说,不是有男同学同学佐证也看到了吗,还写了信说随时能站出来帮杨同学。
这个网友说的不准确。其实那名学生没撞见事发过程,只看到肖同学写道歉信。
这也行啊?
很难不让人想起这张梗图:
大家都在吵,可能都不知道一审法院怎么判的:
肖同学有抓痒的高度可能;事发两小时内俩人无交流,无法认定肖某某针对杨某有性暗示或者性挑逗行为。
也就是不存在性骚扰。
当然现在一审结束,还可以二审,也许有翻盘可能,就看杨同学能不能提供有力证据了。
但我始终觉得武汉大学做的蛮离谱的。
之前它关注到了舆情后,仅用两天就做出了对肖同学记过处分。
而现在,网友举报杨同学论文都快10天了,结果记者采访下,武大说“未关注到对杨某某论文的质疑”。
这种反差总不能用松弛来辩解吧。
好在最新消息说是,武大要对肖某某纪律处分、杨某某学位论文等进行全面调查复核。
那就看看最后结果怎么样吧。
现在还有一个问题是,对杨同学的网暴有点过了。
一开始是去疑似她社媒账号下谩骂诅咒。
后来找到了她的照片、电话号码、身份证、QQ号,直接开盒扩散。
还不止,还给她武大论文导师写小作文。
有的就造黄谣了。
很多人会觉得她心狠不在乎这些,但看她社媒账号上的言论,也有很多情绪崩溃时候。
知情人士也说过这一点。
在疑似她本人账号下,还出现了不少吃精神药物的迹象。
不可否认,在对肖同学网暴过程中,杨同学可能要付一些暗示和引导的责任。
但如果你也网暴她的话,那和自己讨厌的那个杨同学形象有什么区别呢。都在攻击,而不是就事论事。
你说我高中就有前科,是偷拍性骚扰惯犯;我也不知道从哪里找来图,说女生进高中男厕偷拍过。
只是有的网友喜欢用这些盘外招,把一个人形象搞臭。
还觉得让肖同学或杨同学多受些伤,是正义的体现。这不是正义,这是恶意。
要怪就怪互联网算法,它在放大你的情绪。
好坏无限放大,所以男女对立只是表象,互联网打开潘多拉的盒子才是本质。
人性就这么粗浅直白。
可能有人会说,这时候踩刹车没有用,因为刹车变成了油门。
但在互联网割裂局面下,我们普通人还是要保持一颗不作恶的心。
因为这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