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陶艺家常搬近30公斤作品腰椎病变 医师提醒复健走路改善

    台中一名陶艺家,常徒手搬运重达20至30公斤的泥塑作品,加上脊椎轻度侧弯与颈部偏右倾的姿势习惯,长期下来造成腰椎过度压力集中,致第五节椎间盘高度明显变窄,图为接受电疗。(记者游振升/摄影)

    台湾台中一名陶艺家常徒手搬运重达20至30公斤的泥塑作品,加上脊椎轻度侧弯与颈部偏右倾的姿势习惯,长期下来造成腰椎过度压力集中,致第五节椎间盘高度明显变窄,医师提醒搬重物方式是蹲下后再提物,用腿发力而非腰,也建议复健走路改善。

    台中一名从事陶塑工作的艺术家,长年习惯徒手搬运重达20至30公斤的泥塑作品,加上脊椎轻度侧弯与颈部偏右倾的姿势习惯,长期下来造成腰椎过度压力集中,终致第五节椎间盘高度明显变窄,经X光检查已显现退化现象。

    童综合医院复健医学部主任李敏辉表示,腰椎狭窄症属退化性病变,但引发的不适常与神经根发炎、肌肉代偿、筋膜牵扯共同作用,患者会出现坐久、站起来或早起时的「拉扯卡住感」,甚至严重会延伸至臀部、大腿或小腿外侧的放射性麻痛。

    李敏辉说,长期搬运工、农务者与劳动族群,其实都是腰椎狭窄的高风险族群,他提醒,尤其第五腰椎与荐椎之间是身体承重最多、活动最频繁的位置,姿势不良或长时间搬重,极容易造成椎间盘退化与神经孔狭窄;狭窄病灶本身虽非急性发炎,但因长期神经受压,周边会产生慢性发炎、水肿与局部肌群代偿紧绷现象,进而牵扯至骨盆、臀部与下肢,让患者误以为是骨盆错位或荐髂关节病变。

    他建议,搬重正确姿势是蹲下后再提物,用腿发力而非腰,避免弯腰硬拉。或者工作时可戴护腰减压,避免长时间偏姿作业。例如坐30分钟就该起身走动3到5分钟,避免久坐压迫椎间盘,有助神经滑行与循环恢复。为强化内核肌群,他建议每天10分钟腹横肌、臀中肌、腰多裂肌训练,例如桥式、猫牛式等基础运动。

    李敏辉强调要多走路,让神经与肌肉维持滑动与启动,避免神经根沾黏与脊椎压力集中;若走路时出现放射性麻痛,应立即回诊评估是否高端治疗。轻者接受热电疗、雷射、消炎止痛与肌肉松弛剂治疗,若一周后无明显改善,需进行牵引疗法。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