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子,佛教圣物,价值连城。
佛教认为舍利子是高僧长期修行的物化成果,乃“心与道合,心与佛舍”之表相。
禅宗认为,舍利子体现“空性与实相的统一”,既是物质存在,更是超越生死的修行境界象征。其形成过程被视为烦恼转化为智慧的外显,同时舍利子象征修行者解脱轮回、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其存在本身即是对世俗生死观的超越。
在《心经》中,“舍利子”被认为是观自在菩萨对舍利弗尊者的称呼,意为“智慧第一”,是“智慧结晶”的象征,代表觉悟者对宇宙实相的洞察。
在《金光明经》中记载,”舍利是戒定慧所熏修,甚难可得。”,把高僧舍利认为是象征其戒(持戒)、定(禅定)、慧(觉悟)的修行成果。
佛教中有“见舍利如见佛”的说法,认为舍利子是佛陀高僧法身的延续,《大般涅槃经》强调“若见如来舍利,即是见佛”,于是舍利子成了佛陀在人间的象征。
《大般涅槃经》还提到,礼拜舍利可获”人天乐果”,甚至解脱轮回。于是信徒通过供奉舍利来积累功德、净化心灵,舍利子成了信徒和佛陀精神联结的媒介。
诸多佛教典籍纷纷这么记载,那是有根据的,因为确实只有得道高僧的遗体才能烧出舍利子,影响力越大的高僧烧出舍利子的概率越高,这个是客观事实。
都是火化,普通人的遗体就是烧不出舍利子,只能烧成一堆骨灰。
别说普通人,就算是普通僧侣,圆寂后的遗体也烧不出舍利子,还是只能烧出骨灰。
有人谣传舍利子是高僧体内的结石,但并不是的,人体结石的成分是草酸钙,200摄氏度就会分解破碎,但舍利子在上千度的高温下依然没有任何变化,患有严重结石的人每年火化那么多,一个出舍利子的都没有,所以舍利子并不是人体结石。
上古时期烧出舍利子的,清一色是得道高僧,都是名震四海的那种宗师级人物,在世的时候说是人间活佛并不为过。
总结大量经验后,佛门众僧认为舍利子是佛陀在人间的代表,是高僧修行的成果,只有得道高僧才能烧出舍利子,然后把这事写进了佛教典籍。
舍利子极其罕见稀有,因此每一颗都是人间至宝,都是价值连城之物。
而专门修建佛塔来迎接供奉舍利子的案例,在古代历史上那是不胜枚举,别说舍利子是宝物,连装舍利子的盒子都是宝物。
舍利子太值钱太珍贵了,于是在中国实现工业化之后,就有人琢磨着怎么用工业化的手段去制造舍利子。
有一个人,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坚定的认为舍利子是烧骨头烧出来的,虽然典籍上都说只有得道高僧才有极低概率烧出来,其他人都烧不出来,那只能说明烧的手法不对,只有在特定环境下才能烧出舍利子。
于是这个人就开始不断的做实验,找来各种骨头用各种温度烧啊烧,逐个试错。
然后,这个人找到了舍利子的工业化制备方法,并于2007年申请了国家专利。
根据专利公布的内容,把人体骨灰和石英研磨至200目的粉末,然后1∶1取料后充分混合,模压成型,得到半成品。
然后将半成品放入烧炉,在100℃-250℃环境下干燥2小时,然后在250℃-800℃环境下加热5-6小时,烧结成型,然后在800℃至1150℃加热2-3小时,然后在1150℃至1300℃加热2-3小时,然后在1300℃加热2-3小时。
随后开始逐步冷却,在1300℃-800℃中冷却4小时,在800℃-100℃冷却6小时,随后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一棵品相完美的舍利子。
顺序和温度不可错,要严格按照工序进行。
在其中加入其他矿物成分,还可以随意调节舍利子的颜色。
然后人们还发现不一定用人体骨灰,动物骨骼一样可以,鸡骨头一样随便烧出舍利子。
最终,人类拥有了可以用极低的成本大量制造舍利子的方法,然后造出了一堆舍利子。
2007年,这位发明出舍利子制作方法的奇人赵东年,把制作舍利子的方法申请了国家专利,专利名称就叫《舍利子的制作方法》,申请的专利公布号是CN101011211A。
在赵东年发明出舍利子制作方法之前,舍利子价值连城,是宝物中的宝物,所以赵东年花费了大量心血去尝试舍利子的制备方法。
但在赵东年研究出方法并申请国家专利之后,舍利子价值暴跌,人工烧出的舍利子漫山遍野的淹没了市场,要什么形状有什么形状,要什么品相有什么品相,甚至要什么颜色就有什么颜色,而且无论是从外观从物理还是从化学角度去分析,都和佛塔里供奉的舍利子完全一致。
于是人工制造的舍利子很快就卖不动了,也赚不到钱,到了2013年的时候赵东年连专利权的年费都不缴纳了,自动放弃了专利所有权。
因为这个专利的存在,从此再也没有什么供奉舍利子的仪式举办了,舍利子再也不算什么宝物了,就算硬说古代的舍利子才算宝物也没用,因为实在是真假难辨,没人能证明你供奉的这个舍利子是“真”的。
在《舍利子的制作方法》被人类发明后,人们很快就从这个方法倒推出了为什么在古代只有得道高僧才能烧出舍利子。
根据《舍利子的制作方法》,要烧出舍利子必须要达到1300度的高温,然后必须是有规律有节奏的升温和降温,时间非常长,用最完美的节奏去烧,那也得烧二三十个小时才行。
同时直接硬烧骨头不行,必须要在里面添加一定的石英,重量要达到舍利子的一半。
这就是非得道高僧为什么永远不可能烧出舍利子的秘密。
首先就是普通人火化只用普通木柴,温度很低,别说露天烧,就算用鼓风机烧也很难超过1000摄氏度,达不到舍利子的形成温度。
然后就是烧的时间太短,普通人火化最多烧1~2个小时,把遗体烧成骨灰就行了,因为火化实在是太费燃料了,那可都是钱。
但得道高僧就不一样了,因为经书记载释迦牟尼佛在涅槃后,遗体经历了6个昼夜的焚烧,在骨灰中出现了舍利子,所以古代佛教传统中有了一种特殊仪式,那就是得道高僧圆寂后要先停尸七天,然后烧七天七夜,形成了“七日火化,七日焚烧”的基本框架,具体执行的时候根据各地区和宗派以及高僧的地位进行微调。
唐玄奘圆寂后,火化七日,《大慈恩寺志》记载”造金棺银椁,火化七日”。
而最长记载出现在藏传佛教,《红史》记载莲花生大士圆寂后,火化时”烈火自生,持续九九八十一日”,也就是烧了八十一天。
除了烧的时间特别长之外,高僧圆寂用的燃料还特别好,一般不会用廉价的木柴,用的都是好东西,不仅在里面添加了大量的木炭,甚至添加酥油等物,这就导致高僧火化时的温度远超正常人。
但普通僧人火化就不一样了,一般就只烧几个小时,而且就只用普通木柴。
敦煌出土的文书中曾经记载了唐代普通僧人的火化标准,写的是”卯时举火,申时收骨”(约6个时辰)。
于是在古代只有得道高僧才有概率烧出舍利子的第一个原因就被我们找出来了,那就是只有得道高僧的高标准火化才有可能达到1300度的温度阈值,而且才能凑出足够的燃烧时长。
最完美条件下也得烧二三十个小时,那考虑到不完美条件,烧的时间越长那碰到运气的概率就越大,形成舍利子的概率就越高。
烧那么高的温度那么长的时间,需要耗费的燃料价值不菲,需要很多钱才能买到,不管是木炭还是酥油在古代都是很珍贵的。
俗界的达官贵人讲究入土为安,不会把自己的遗体给烧了。
普通僧人愿意根据典籍来火化自己的遗体,但生前又攒不出那么多钱去买燃料。
只有得道高僧,既愿意火化自己的遗体,又有足够多的钱去买那么多的昂贵燃料。
得道高僧肯定是有钱的,因为既然被称为得道高僧,肯定门徒众多,肯定信徒众多,否则哪配叫得道高僧,历史上能烧出舍利子的那些高僧在生前地位都高的堪比人间活佛了。
这样的人那就不可能没钱,死后只是想按佛教典籍举办最高规格的仪式,一定会有人帮他把仪式给完成的。
因为只有得道高僧的火化仪式才能突破舍利子形成的温度标准和时间要求,所以只有得道高僧火化才有概率形成舍利子。
又因为僧众和信徒火化时并不知道这一点,佛教规矩里只有火化要满七天,用的燃料要质量上乘这一个标准,所以得道高僧的遗体烧出舍利子的概率是很低的,完全是随机碰运气的,因此出产的数量极少,每一个舍利子诞生后都会被当成宝物供奉起来,但即便这样积攒数千年都没积攒出多少颗。
最后就是烧出舍利子光有温度和燃烧时长不行,必须在里面添加石英才可以。
而宝石和水晶就是石英成分,但古代是没办法分离出石英粉的,也不可能在高僧火化时特地加入这玩意。
所以因此想烧出舍利子还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火化时得道高僧身披的袈裟上面,必须有宝石或者水晶等外物,这些东西随着得道高僧的遗体被一并火化。
随着火化的持续,骨灰和融化破碎的宝石水晶逐渐融合在了一起,在特定的温度节奏下,慢慢的变成了舍利子。
而宝石及水晶,在古代本就是价值极其昂贵之物。
要想形成舍利子,必须用众多昂贵燃料烧个七天七夜,而且“辅料”就得是带有宝石水晶的袈裟这种级别的宝物,然后形成的概率还很低。
所以舍利子在古代价值连城简直太正常了,再怎么样也得比那些当辅料的宝石水晶值钱吧,烧那么多宝石水晶才有概率换来一颗舍利子,那能不价值连城么。
而小乘佛教是完全排斥金钱的,讲究僧人应该纯粹的苦修。小乘佛教里甚至有一个“不捉金钱戒”,《四分律》《十诵律》等律藏明确规定僧人不得触碰、积蓄金银,否则犯“舍堕罪”。
但大乘佛教就不一样了,考虑实际情况进行了教义的优化,允许寺庙和僧人收取并管理金钱。
大乘佛教强调“慈悲利他”,认为金钱可以转化为寺庙众僧弘法、赈灾的资粮。《维摩诘经》甚至专门撰写了维摩诘居士以巨富身份行菩萨道的故事,证明财富本身无善恶,关键在发心。
所以当年唐僧在前往西天求取大乘真经,取代唐朝本土的小乘佛教时,在灵山里面就遭遇了两位佛教尊者的索贿。
不给钱,就不可能拿到大乘真经,最后唐僧被迫把身上的紫金钵盂宝物拿出来孝敬了尊者才算完事。
如来知晓麾下尊者对唐僧索贿一事,但不仅不管不问,还认为唐僧该有此一劫,不完成行贿给钱这一道程序就没资格带大乘真经回东土大唐。
因为大乘真经和小乘真经最大的区别,就是僧人能否接受并积蓄金钱,为了这件事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在历史上不知道辩论了多少场。
大小乘佛教本是一家,大乘佛教脱胎与小乘佛教,但双方的僧人曾经为第十事“金银净”到底该如何解释争执不休。
甚至出现过佛教长老召集七百比丘集结,裁定“十事非法”,坚持金钱绝对禁止,对大乘佛教的教义构成沉重打击的事情。
所以大乘佛教取代小乘佛教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小乘佛教也胜过。
但最终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大乘佛教完全胜出,成了佛教正统,小乘佛教势微,如今罕有存在。
因为只有大乘佛教才能稳定积蓄金钱,才能迅速修建出大量宏伟的宝殿,才有天文数字的金钱去雇佣大量的匠人在险峻之处修建庙宇和石像,而小乘佛教只能依赖达官贵人的偶尔赠予。
所以最后大乘佛教获取的信徒最多,得到的香火最盛,发展出的僧侣也最多,因此最终获胜。
而舍利子,也只有大乘佛教的得道高僧才烧的出来,小乘佛教的僧人基本没有烧出舍利子的。
所以在大乘佛教获胜后,舍利子被定义成了佛陀的代表,以及高僧修行成果在人世间的体现。
无懈可击,无法辩驳,直到《舍利子的制作方法》这部超大乘经书的诞生,专利公布号CN10101121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