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学者直言,台湾与乌克兰在公民社会备战的程度上大相径庭,尤其汉光演习中的民防部分仍像一场「表演」。 (路透)
尽管国际社会有「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保卫乌克兰就是守护台湾」等口号,但乌克兰学者直言,台湾与乌克兰在公民社会备战的程度上大相径庭,尤其汉光演习中的民防部分仍像一场「表演」,台海一旦发生冲突,台湾恐等不及美军伸援。
目前在台湾担任访问学人的乌克兰国际关系学者狄马(Dmytro Burtsev)及乌克兰国家科学院东方研究所研究员戈洛德(Vita Golod),4日在美媒「外交家」(The Diplomat)撰文,标题直接点名「台湾社会还没准备好因应战争」,他们指出乌克兰社会不论是在心理层面或是实际层面上,都已准备好应对俄罗斯战争,但台湾没有。
文章写道,尽管俄乌开战以来,国际社会经常将台湾与乌克兰相比拟,但台湾忽略了显而易见的教训:公民社会必须在冲突发生之前做好应战准备,尤其乌克兰社会已准备充分,但台湾社会没有。
文章提及台湾今年的汉光演习时程是以往的2倍,动员逾2万后备军人,并且在车站、学校等日常生活场所进行实弹演习,演习也首度涵盖与平民相关的环节,包括模拟网路攻击及紧急应变措施,尽管演习规模扩大,但文章认为台湾的民防在某种程度上仍是「表演性质」,汉光演习在进行30年后才于今年首度将平民整合进来,即便扩大后备军人参与,但一般民众仍多为旁观者,而非参与者。
狄马与戈洛德认为,这反映了许多台湾人仍认为战争是难以想像的,尤其台湾社会多年来的和平与繁荣削弱了急迫感。
这和乌克兰社会截然不同,因为乌克兰人从2021年底就开始接受俄罗斯入侵是无法避免的风险。此外,2014年俄罗斯兼并克里米亚半岛后,乌克兰社会就由下而上开始动员,老奶奶们会为在前线打仗的陌生士兵织袜子,村庄提供食物,志愿人士自发组织领土防卫队及供应链。到2022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时,乌克兰社会的韧性已经发展成老练的国防网络,平民准备已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环。
两人认为,相较之下台湾的军民整合仍相当薄弱,民众对地缘政治威胁的关心相对较低,许多年轻人对国安议题的讨论漠不关心,尽管台湾政府已着手处理这层落差,但规模仍不足,且仍处于试验阶段,缺乏明确方向,就连军队将兵役从4个月延长至1年,也被视为是被动应对,而非颠覆性改革。
文章也比较中国大陆社会与台湾社会的差异,指出北京透过爱国教育、意识形态约束及社会控制,培养出能在冲突中支持国家的民众;台湾社会则持续去政治化、去军事化,希望透过外国结盟来施展威慑力。
文章强调安全保障并非安全战略,指出乌克兰从过去失败经验汲取教训—面临入侵时,国际支持固然重要,但若缺乏内部韧性,支援仍会不足。
学者警告,台湾的防御态势倚赖美国支持,但在面临危机时,外部支持可能被延后,或因法律模糊地带、政治分歧或担忧与中国冲突升温而受到限制;此外,台湾也必须展现出已准备好抵抗,来获得美军援助,因为美国不会拯救不愿为自己作战的人;除此之外,美国可能也需要一些时间来强硬回应,但台湾可能没有足够时间,因为北京可能以快速、压倒性策略夺取台湾,届时台湾可能只有几小时因应,若届时民众没有动员起来,进口再多的硬体设备也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