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美国大学明着赶人?这10条规定 留子看呆了(组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内外大学都有校规。国内校规偏严格,国外常给人宽松印象,可有些美国大学的校规,实在让人惊叹歪果仁的脑洞——连“不能卷学习”都算一条?快来跟着学霸君,看看这些另类校规有多特别!

    虽然大多数美国大学没有特别严格的校规,但是奈何有些大学剑走偏锋,出了一些常人不能想到的奇葩规定,大家的学真是上的如履薄冰了……

    不准太卷

    偷偷内卷真的很讨厌!而彭萨科拉基督教学院(Pensacola Christian College)以全美最严苛的反内卷校规闻名,其核心信条是”学习太多会伤害灵魂”(点了)。

    这所保守派教会大学制定严格的学术管控体系,学生每晚自习不得超过3小时(19:00-22:00),图书馆23:00准时清场,凌晨四点灯火通明的图书馆?不存在的!

    据传,神秘的深泉学院(Deep Spring College)也规定每周学习时间超过50小时者,必须额外参与牧场劳动,真是非常劳逸结合了。防止内卷,人人有责!

    禁止跳舞

    在利伯缇大学,”旁若无人地跳舞”这句话有了全新的含义——你最好确保真的没人在看!直到2015年,自由大学一直禁止跳舞。现在,学生可以参加有组织的舞蹈活动和课程,但社交舞蹈仍然被严格禁止,违者将被处以20美元罚款。

    利伯缇大学由美国著名福音派牧师杰瑞·法威尔(Jerry Falwell)于1971年创立,隶属于基督教保守派,校规严格遵循传统基督教价值观,所以比大多数美国大学都要限制更多,在类似背景的学校上学的小伙伴们得多留心一些了~

    不能留胡子

    杨百翰大学对学生着装和仪容有着一大堆细致规定,其中一条专门管男生的胡子,学校荣誉守则写得明明白白:”男生必须保持面部剃净,不允许留胡须。”

    由于学校是摩门教(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办的,早期教徒以“整洁清爽”作为区分世俗的标志,1960年代美国嬉皮士运动时,胡子成了反叛文化的符号,学校干脆一刀切禁止,连带长头发、破洞牛仔裤一起收拾,不过也有特例——要是学生因为皮肤病之类的问题刮胡子会加重病情,只要拿着医生开的医疗证明申请”胡子特许”,就能破例留胡子。

    但据说这种规定侧面增加了学生的求职成功率,面试中的形象显得更好,校规有点奇葩,但道理却不糙,大家面试前还是多打理一下自己吧!

    不能听乡村音乐

    和很多人一样,鲍勃琼斯大学的教职员工对乡村音乐有着”强烈的审美意见”,不过鲍勃琼斯大学直接下了禁令——不光乡村音乐,其他一堆流派也统统被拉黑,因为”与学校信仰不符”。

    学校官方声明是这么说的:”以下音乐类型(包括它们的子分类及混合流派)与本校宗旨相冲突,因此禁止在演出、个人收听、学生社团活动、作品创作或社交媒体上出现:摇滚、流行、乡村、爵士、电子/Techno、说唱/嘻哈,以及这些风格的任何杂交变种。”

    谁懂啊,深夜网抑云的自由都没有了!

    不准贴太多海报

    雷德福大学的新生们注意了!装修宿舍时可得悠着点,校规明文规定:”墙面海报覆盖面积不得超过10%”。是的,贴个海报还得拿尺子量,校方美其名曰”消除火灾隐患”,但学生们都怀疑,这规定纯粹是为了防止宿舍变成街头小广告墙……

    追星人可能也得落泪了……

    不许飞无人机

    这条规定不算太奇怪,如果你打算在大学校园里玩无人机,最好先了解清楚相关限制,无人机在公共场所的使用往往伴随着各种复杂的规定。不同大学对无人机的限制严格程度各不相同,而哥伦比亚大学在这方面堪称最严苛之一。

    在哥大,学生只有满足以下全部条件才能放飞无人机:

    必须用于教育教学或学术研究目的

    需提前获得公共安全部门的书面批准

    必须提供包括飞行计划在内的详尽信息

    光看描述就能想象出是手续走十年,飞行十分钟的惨案了(bushi

    只许在夜里涂鸦

    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有一道被称为”The Fence”的栅栏,自1923年就伫立在校园中心,是卡内基梅隆大学匹兹堡校区的标志性建筑。作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由表达和社区空间,栅栏在过去一百多年里将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社区凝聚在一起。

    栅栏受学生会涂鸦和海报政策的约束,对涂鸦有很严格的的要求,栅栏只能用画笔手绘,禁止使用喷漆或滚筒等其他工具,也禁止倾倒或涂抹油漆等其他行为,而且栅栏必须完全被油漆覆盖,部分涂漆将被视为故意破坏。

    除了涂鸦的样子以外,对涂鸦的时间也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必须在午夜至日出之间才能涂鸦,任何超出该时间范围的涂漆都将被视为故意破坏。

    据说,时间的规定始于1920年代,最初是兄弟会的秘密活动,夜间操作保留了这种”神秘社团”的仪式感。但会不会还有另一种可能,白天的时间都必须得用来卷学习,毕竟学校的座右铭都是那句源自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My heart is in the work”。

    有种班味很重的感觉了。

    不会游泳不能毕业

    不仅GPA太低,或挂掉的课程太多,MIT还有严格的规定,不会游泳的学生也不能毕业。这个要求相当严格,本科生需在毕业前不限泳姿游100码(约91米)并且连续踩水5分钟或完成参加游泳课程,假如从未学过游泳的话,豁免这一要求的条件相当严格,仅限医学或宗教原因(需官方证明),不认可”怕水”或”没时间”等理由,是很注重让学生都德智体美劳强制发展了。

    这项要求背后的原因或许不止一个,MIT创始人认为游泳是”现代工程师必备生存技能”,呼应当时美国工业化需求(造船、港口工程等职业风险),再加上MIT主校区紧邻查尔斯河,历史上多次发生学生水上事故。

    事实上,在20世纪后期,近半美国高校将游泳设为必修技能,但这一传统正快速消退。芝加哥大学与圣母大学分别在2012和2014年废除相关规定,威廉姆斯学院更在2023年终结了延续229年的游泳考试——反对者指出,该要求暗含阶级与种族不平等:中产以上家庭子女更易获得游泳训练资源,而弱势群体学生则不然。

    如今坚守传统的院校,比如哥伦比亚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其理由已从”精英素养”转向实用性,强调溺水自救的生存技能。

    太胖也不能毕业

    林肯大学(Lincoln University)推出的”肥胖者必须参加健康课程才能毕业”的政策,堪称美国高校史上最具争议的体质管理规定之一,要求所有BMI指数超过30的学生强制参加名为”WELL”的健康管理项目,内容包括每周三次有监督的体育锻炼、营养学课程以及定期体检,未完成者将无法获得毕业证书。

    校方声称此举是为了应对非裔社区高发的糖尿病和心脏病问题,数据显示该校所在宾夕法尼亚州切斯特县的非裔成人肥胖率高达42%,然而政策实施后立即引发激烈抗议,学生们举着”我的BMI不等于我的GPA”标语游行,全美有色人种协进会(NAACP)更直指该规定涉嫌种族歧视,因为林肯大学85%的学生是非裔,而美国非裔群体的肥胖率普遍高于其他族裔。

    在舆论压力下,校方于2010年将项目改为自愿参与,但保留了完整的健康课程体系,还进行了健身设施的升级。

    对身材要求太严格许是矫枉过正,但保持健康真的是比拿高GPA更重要的事!

    全校围猎翼手龙(强制参加版)

    斯沃斯莫尔学院有个祖传迷惑传统——每年十月某个夜晚,校园会突然上演真人版《侏罗纪公园》。学生们套着黑白垃圾袋(猎手穿白,翼手龙穿黑),举着泡沫塑料剑互相追杀。这场荒诞大戏由科幻社团Psi Phi主办,但离谱的是它居然成了全校年度最火爆活动,甚至带着点”不来不是斯沃斯莫尔人”的意思。

    你别说,你还真别说,这种活动应该还挺好玩的(?)

    写在最后

    小伙伴们还知道什么奇葩校规吗?欢迎来分享!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