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凤山分隔岛因连日豪雨长出蕈菇类,民众争相打卡,医师提醒,千万不要随便采来吃,最严重恐导致肾衰竭;若不慎误食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绞痛或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受西南气流影响,高雄近日连续下起豪大雨,有民众就发现凤山区凤南路分隔岛因雨长出野菇,争相打卡,大量人潮涌入影响通行。辖区警方为维护安全连夜摘除,让网友哀号「菇菇被摘除了」。
卫福部食药署统计,近5年全台因误食野菇导致中毒者达33人,多半误将有毒菇类当作一般可食菇类,因外观相似而误判。
「反正(野菇)就是不要乱吃!」台中荣民总医院毒物医学部主任毛彦乔今天接受媒体电访时数度强调,依肠胃道症状出现时间,通常可分成2大类,如果在6小时内有状况,病人会比较警觉就医,若超过6小时才有问题就危险了。
毛彦乔说,最常见的有毒菇类是「绿褶菇」。通常误食后1到3小时会有恶心、呕吐、腹痛、血便及脱水等肠胃炎型中毒症状。
最怕的是「混菇」,也就是一次吃到好几种不明菇类。毛彦乔提醒,特别是山区民众要注意,他曾收治一名个案,一次采回整袋野菇,食用后10小时出现严重中毒症状,转院到中荣已肾衰竭,后续安排洗肾,但患者只带了其中一种菇来,根本无从判断到底祸首是谁。
毛彦乔表示,野菇中毒通常属于急性,目前没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一般只会采用辅助性治疗,比方说补充电解质、处方纾缓腹泻、腹痛或呕吐等药物症状。
食药署强调,台湾属于亚热带气候,湿热多雨的环境适合许多种类的蕈菇生长,尤其是雨后山间、农地、草地、竹林经常会长出朵朵小伞状的蕈菇,应遵守「不采不食」的原则,也不要餽赠亲友,以避免因误食而危害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