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国会山报5日刊出美国前国防部长办公室中国科科长包士可(Joseph A. Bosco)的文章,他以「《交易的艺术》作者屡在对普亭与习近平谈判中居下风」为题指出,美国对台湾政策在川普第二任内严重倒退,削弱美国对台承诺的可信度,同时让台湾在国际承受更高风险。他强调,川普若要恢复美国信誉、有效吓阻中国误判唯一的方法,是公开承诺必要时动用一切军事力量保卫台湾。
包士可在文中指出,川普第一任内曾不顾幕僚警告,接下时任台湾总统蔡英文的祝贺电话,当时明确向中国乃至世界传达:他不会被传统的外交惯例束缚。2017年以后的4年里,川普背后是一支由对中鹰派组成的执政团队,诸如时任副总统彭斯、国务卿庞培欧、助理国务卿薛瑞福等,还有一批认知中共政权威胁的中阶外交与国安官员。
然而,川普第二次当选后,白宫并未公布来自台湾总统赖清德的祝贺电话。包士可认为,可能是赖清德在美方建议下未主动致电,以免激怒中国;可能性较低的则是双方有通话,但并未公开。
另个较明显的迹象是川普团队拒绝赖清德原订出访南美过境纽约的行程,这或许出于美中谈判考量,抑或川普可能访问北京。无论如何,此举打破美国近年对台湾总统过境的外交惯例,不仅未能促进台湾的短期利益或美国的长期战略,反而代表美台关系的严重倒退。
川普拒绝安排赖清德过境纽约,已显示他在美中台之间如何取舍,而这可能也和国防部次长柯伯吉有关。包士可认为,柯伯吉把台湾描述为对美国而言「重要但非关存亡」,这是对美国利益的一种新的、狭隘的理解,美国利益在很大程度上仰赖国际社会对美国公信力的看法,以及美国在消除盟友疑虑、威慑敌人方面无可限量的价值。
包士可提到,美军撤出阿富汗后,信誉危机迅速浮现;数个月后,俄罗斯就入侵乌克兰。虽然川普今年6月闪电打击伊朗核设施略微弥补部分声誉,但外界对美国可信度的疑虑仍未消除。类似的一次性行动,难以形成长期吓阻。
包士可警告,若同样情况发生在台湾,可能是中国夺取金门或其他台湾外岛或对台实施海上封锁,美军回应则大致流于表面,无法逼退北京。
届时,华府将陷入两难:若升高局势,将冒着破坏美中贸易谈判与川普访北京的风险,另一个选项则是接受新现状。这反映出川普愚蠢地给予习近平筹码,以及他无端损害台湾外交地位的后果。当然,中国也有自己的牌可以打,包括扣留美国国防工业急需的稀土矿。包士可说,美国不能屈服于这些压力,否则整体安全信誉将进一步受损。
包士可指出,川普近来才坦承过去曾被普亭与习近平的空头承诺所误导,但即便如此,他仍屡屡选择相信这些独裁者,却对乌克兰与台湾等民主盟友显得冷淡。他警告,川普一旦追求对中贸易协议与访中安排,可能将让中国再度取得双赢。
包士可强调,自尼克森以来,美国总统访中几乎都让北京获益。这次川普访中若要成行,中方势必要求美方做出贸易谈判以外的更多让步,例如在TikTok问题上展现弹性,同时也从美国在台湾议题上的态度退让中获益。
包士可最后主张,川普若真想挽回美国信誉并有效吓阻中国误判,唯一的方式是明确且公开宣示,必要时将动用一切军事力量防卫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