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2025升学观察、学中文迷思、技工钱景…教育特刊全面剖析

    世界日报年度「教育特刊」深入探讨华人家庭关心的教育话题,8月10日(星期日)随报赠阅。

    2025年的大学申请尘埃落定,在新鲜人即将走进大学校园之际,他们的录取情况及可能对下一届学弟学妹产生的影响备受关注。世界日报年度「教育特刊」(8月10日(星期日)推出,随报赠阅)将回顾今年大学录取的整体概况,并列出申请大学前一年的准备工作;此外,也分享华人学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心得、大学各专业的就业趋势,以及川普2.0政策、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并通过相关案例,提醒教师、家长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2025年大学录取观察

    最高法院推翻平权政策在大学录取中的决定因素以后,不少华人家长乐观预计华人学生在名校录取上会有实质性的改善,但大学招生中仍存在多元化理念,远非绝对的择优录取。

    此外,报到率保护(Yield Protection)仍然严重影响录取,因为报到率(Yield Rate)是大学排名的重要指针,没有一所大学会因为一个不太可能来的学生而伤害自己的排名数据。

    ABC学中文的心路历程

    「我参加了北京清华大学的高级汉语计划,这种沉浸式环境迫使我调动所有学过的中文,我开始用中文思考,而不是用英文思考后再进行中文翻译。我终于理解那些会多种语言的学者在回忆录中描述的感受——学习用另一种语言思考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你的世界观。」

    作者通过漫长而不完美的学中文历程,体会到谦逊的必要性。「如果我能早点放下骄傲——无论是五岁时不愿开口,还是青少年时期因犯错而感到尴尬——或许我就不会失去母亲的『母语』…语言学习需要正视自己的脆弱,它要求我们在追求语言上的清晰和文化上的链接的过程中,愿意跌跌撞撞,磕磕绊绊。而现在,我第一次觉得自己准备好了。」

    不必上大学 技工也吃香

    美国职业技术教育正经历一次悄悄的逆转: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放弃传统的大学之路,转而投身于科技业。从焊接到机械加工等多个领域,薪资上涨与新技术的应用正在为这些职业注入新的活力,逐步摆脱技工「又脏又低端」的刻板印象。

    同时,人们对大学教育回报率的怀疑不断加深,尤其是在学费数十年来不断上涨的背景下,这也进一步提升了技工职业的吸引力。2023年秋季,美国以职业课程为主的社区学院共招生11万2000人,年成长16%,远高于疫情前的3.7%。其中,机械修理、汽车服务等领域的入学人数更是增加超过11%。

    AI、教育与人性困境 大学生自省

    「我不认为在教育中使用人工智能本质上是违反道德的,但随着我愈来愈依赖它,我开始更深入地反思科技与教育和人性的关系:即虽然使用AI并非不道德的行为,但我们不能毫无顾忌地依赖它。就像许多技术产物一样,既非全盘否定,亦非盲目接受。」

    随着愈来愈多地利用科技完成重复性高的学术任务,作者认识到人工智能无法达到的境界:它们无法复刻人类的好奇心、情感纹理、伦理辨识,以及个人的声音。通过与人工智能的对比,可以明确学习过程的哪些部分更人性化,而且更不可被取代。

    25元的快乐 模范生无声的求救

    纽约一所顶尖大学的一名学子初中时开始接触大麻,上大学后转而吸食笑气。她说,「在网上25元就能买到,吸完后我会很放松。」表面光鲜的模范生,内心却早已在压力中崩塌。

    资深临床社工指出,新型毒品如笑气,价格低廉且易取得,对缺乏判断力的青少年而言极具诱惑力。部分青少年无法找到人生方向,于是借由滥用药物来逃避现实,寻求短暂的放松;在学业表现突出的华裔学生中,这种问题并不罕见。

    世界日报年度「教育特刊」资讯与时俱进、巨细靡遗,深入探讨华人家庭关心的教育话题;部分文章并提供原汁原味的英文版本,方便青少年直接阅读。8月10日(星期日)随报赠阅,请到各世界日报零售点购买。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