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俄罗斯3000吨军舰舾装期间倾覆 向中国求援?(组图)

    当地时间8月8日,正在舾装的俄罗斯海军3000吨级远洋破冰拖船“Kapitan Ushakov”号,在码头意外向右倾斜。在经过一夜艰难抢修,甚至出动大马力拖船支援的情况下,这艘即将交付的新船没能救回来,最终倾覆,并引起了轩然大波。

    ▲翻船不少见,但舾装期翻船是真的不多

    这几年军舰倾覆的例子不少,但主要集中在下水、维修两个特殊状态。前者军舰处于由陆向水,姿态改变的非稳定阶段,一旦质量、工艺出现些许差错,就很容易出现事故,进而演变成倾覆。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之前朝鲜第二艘5000吨级驱逐舰,因为使用材料不过关而倾覆。重返船坞大修时,涉及对军舰内部结构、设备的调整,经常出现损伤水密舱、稳定布置的情况,造成倾覆。比如说之前印度、伊朗都出现过军舰返厂修理时,因为平衡没控制好翻覆的例子。

    ▲因下水时倾覆而全球知名的朝鲜驱逐舰

    相比之下,俄罗斯这次出事是发生在舾装末期,关键设备均已上舰,理论上没有高风险操作,能出现倾覆的恶性事故,只能说明工序或者监管出了大问题。说得直白点,就是烂到骨子里了。从30多年前接手苏联海军遗产开始,俄罗斯军用造船工业的表现就不太稳定,既有先后向中国、印度出口大中型驱护舰的辉煌,也有自用22350型护卫舰,耗费20年时间仅建成三艘的尴尬。但哪怕有“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在维护期间屡出故障,乃至于飞行甲板被砸穿、机库起火的事故,大家也只是觉得有一些小问题。

    ▲俄罗斯修航母总有一种漫不经心的味道

    甚至俄罗斯造船工业自己,也始终觉得问题出在资源供应、技术要求等领域,只要调整心态就能解决问题。但从这次荒谬的“3000多吨舾装拖船倾覆”事件来看,整个产业已经无可救药。从技术上来讲,舾装多日的船舶本身完全具备调整能力,在码头的姿态非常稳定,属于典型的可控状态。因此,最有可能的两种情况,分别是水密舱建设本身就有质量问题(可能性不大,毕竟该船在码头停了很长时间);整个舾装过程毫无制度可言。

    ▲苏联时代的双航母辉煌已经不复存在

    大厦坍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末日到来前,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视为小问题,但当严谨的工业制度已经没有秩序可言,倾覆就只是早晚的事情。俄罗斯潜艇工业或许还能坚持一段时间,但水面舰艇在未来十年急速衰落,是大概率事件。这不仅仅意味着大中型护卫舰的建造难以为继,甚至是补给舰等辅助船只也不太撑得下去。考虑到俄罗斯与西方复杂的关系,向中国“求援”势在必行。

    ▲航母与核动力巡洋舰也即将成为化石了

    这次拖船倾覆后,就不乏应该“请求中国援助”的说法,这一点倒是没什么必要。扶正翻船不是什么高难度操作,连朝鲜都能独立完成5000吨军舰的扶正,俄罗斯不可能处理不了3000吨的拖船。问题在于,就算俄罗斯海军以后用核潜艇当主力,必要的支援、保障船只总是需要的。当自产型号烂到一定份上,进口船只又性价比极高,短期内也看不到关系恶化的可能,“大国傲气”就只能延缓而不能阻断进口。在中国补给设备已经出现在俄罗斯补给船上的情况下,更大规模的水面装备进口,只是时间问题。

    ▲052D有生之年确实有机会出口俄罗斯

    当俄乌战争结束,俄罗斯迫切需要解决水面舰艇编队的问题时,双方预计会有一番密切交流,最终能达到什么样的结果,目前还不好说。但051C、“现代”返销俄罗斯肯定是不可能的,052DE是真的有点机会,并且俄罗斯一定会要求本地建造以分享技术。在国内出现了这么多带有俄制血统的装备后,俄罗斯距离拥有中国血统的武器,也不远了。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