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上半年,纽约市仅添加956个私企工作岗位,为数十年来非经济衰退期内最慢的就业增速。市预算办公室数据指出,去年同期全市添加私企岗位达6万6000个,但今年企业明显放缓招聘;金融保险、酒店餐饮与零售等支柱行业更出现裁员。
去年,纽约市经济已逐渐走出疫情阴影,不仅创下就业水平纪录,华尔街员工也得以捧走历史最高年终奖。但今年的就业增速却不容乐观,若不计疫情与金融海啸时期,上半年增速已降至2003年以来最低水平。市独立预算办公室5月发布预测指,今年将添加共3万1900个就业岗位,远低于疫情前每年约10万个的增长量。
如此悲观的预测不只是由于川普政府变动不定的关税政策,他的任期内,海关查验外国游客手机、遣返旅客的新闻不时发生,也迫使市观光与会展推广局下修了原本预期中将创纪录的访客数量。美国酒店华裔协会(Hotel Chinese Association)主席陈乐英认为,目前总体外国旅客减少比例约在10%至20%。
市主计长兰德(Brad Lander)办公室的一项研究显示,今年本地旅游消费恐减少达90亿元。在关税导致的成本上涨、不确定性增高,以及零售业收入减少的双面冲击下,纽约市失业率达到4.7%,高于州与全国平均,青年族群失业率则更高。
面对市场波动,纽约的金融保险业今年已减少3200个岗位,包括高盛等大公司均宣布裁员。在曼哈顿中城一家投资银行任交易员的丁先生表示,尽管他所在的金融业前台职位得以保住,但偏研究分析方向的后段岗位频频裁员,「一方面是信心不足要缩减开支,一方面是这些工作太容易被AI代替了」。他也观察到,受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零售业采取的策略更为保守,「他们只能按兵不动,不招人了」。
此外,在纽约工作的软件工程师陆女士认为,科技业的就业增长也有明显冷却。陆女士在疫情期间毕业,「上岸」了一家并不算太理想的公司,本想在疫情后找机会跳槽的她却不料市场愈发低迷。她自今年以来申请了十几份工作,却无进展;「相比现在,疫情算是找工黄金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