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中共官媒:干部过紧日子不是苦日子 合理工资不能少

    图为上海一家餐厅外鹰架上的劳工。(欧新社)

    人民日报今天针对中国各地运行「反浪费条例」发表文章,指有些地方把过紧日子理解成过苦日子,是打着过紧日子的旗号行懒政怠政,本质上还是形式主义。文章强调,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并不影响干部收入,合理工资、津贴、社保「一分不能少」。

    这篇以「从『紧日子』里过出好日子」为题的评论文章说,自从中共推出「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并实施以来,赢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

    文章提到,各地在运行这项条例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误读」。个别地方把「过紧日子」理解成了「过苦日子」,厉行节约直接简化为「能砍就砍」。这只不过是打着「过紧日子」的旗号行「懒政怠政」之实,本质上还是在搞「形式主义」那一套。

    这篇文章强调,从「反对浪费条例」内容来看,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并不影响干部收入、民生福祉、消费提振。其中,干部的合理工资、津贴、社保「一分不能少」;教育、医疗、养老、保障房等民生投入不但不能减,还得持续增加。

    文章说,过紧日子,紧的是「不该花的钱」。而党政机关省下来的钱,可以集中起来办更多实事。例如用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乡村振兴,还有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那些关键小事上。「该省的省,该花的花」,花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这才是过紧日子的真正目的。

    这篇文章说,怎么「过好紧日子」,考验党政机关的管理能力。「少花钱是本事,花好钱是大智能」,只要敢「打破壁垒、盘活资源」,同样的钱就能办更多事,让「紧日子过出高性能」。

    文章最后表示,过紧日子不是降低标准,也不是让干部苦熬。真正把钱花在刀刃上、紧要处,才能用党政机关的紧日子换来百姓的好日子。

    中共今年加大反腐力道,5月中旬发布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要求党政机关「从严从简,带头过紧日子」,其中重点是整治违规吃喝及严格订定国内公务接待标准等。

    此后,一些地方政府在运行时却「层层加码」,演变成诸如禁止公务员3人以上聚餐,银行经理中午被客户请吃一碗人民币6元(约0.84美元)的面条即遭罚款3000元(约418美元)等情事,被批评矫枉过正。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