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护肾这样做「红肉少一点 鱼豆多一点」 医建议调整每天餐桌存肾脏基金

    台湾不少人肾功能异常,台北荣总遗传优生科主任张家铭在脸书PO文表示,每天出现在餐桌上的食物,默默影响着肾脏的寿命,他建议,红肉少一点、鱼豆多一点,肾脏才撑得久。(AI生成)

    台湾不少人肾功能异常,台北荣总遗传优生科主任张家铭在脸书PO文表示,每天出现在餐桌上的食物,默默影响着肾脏的寿命,他建议,红肉少一点、鱼豆多一点,肾脏才撑得久。

    张家铭说,肾功能不好,很多人想到原因,第一时间会说是「盐吃太多、糖吃太多」。其实不只这样,我们吃的每一口,肾脏都会「记帐」。2025年有一篇集成全球21项前瞻性世代追踪,超过60万人饮食与健康数据的研究发现,有些食物让肾脏压力倍增,有些则像护卫,帮我们降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风险。

    研究数据显示,每天多吃红肉100公克,慢性肾脏病风险就高出三成以上,不只是蛋白质太多,还包括红肉会造成肾小球高滤过、促进纤维化,肠道菌分解时还会产生三甲胺氧化物(Trimethylamine N-oxide),增加肾脏排废的负担。他形容,想像每天在肾脏的背包里,多塞几颗石头,短期或许没感觉,日积月累,终究会吃不消。

    而鱼肉,是肾脏的温柔守护者。张家铭说,鱼肉对肾脏的保护力很温柔却实在。每天多吃15公克的鱼,慢性肾脏病风险下降大约 6%。鱼里的Omega-3能抗发炎、抗氧化,还能延缓肾脏纤维化,帮助维持肌酸酐(Creatinine)清除率稳定,等于替肾脏加了一层防护网。

    至于豆类与全谷,则默默支撑着肾脏。张家铭说,豆类和全谷类效果低调,但很稳定。高豆类摄取的人,慢性肾脏病风险比低摄取的人少 17%;每天多50公克豆类,风险还能再降13%。全谷类的高摄取组,风险也下降13%左右。它们的植物蛋白和纤维,能减少尿毒素、降低酸负荷,还能抑制细胞凋亡与发炎,让肾脏环境更健康。

    坚果的保护力,高低摄取组差异不大,但剂量分析显示,每天吃10到20公克是最佳范围,风险下降可达21%。张家铭说,坚果里的多酚(Polyphenols)、植物固醇(Phytosterols)、健康脂肪和蛋白质,都能帮忙稳血糖、降血压、改善血脂,并减少肾脏发炎。

    乳品的结果比较不一致,不过低脂乳品每天500到1000公克,与较低的慢性肾脏病风险有关,太多或太少效果都不明显。张家铭说,这提醒我们,好东西也要适量才行。

    生活上怎么做?张家铭根据这份研究,建议高风险族群,包括糖尿病、高血压或家族中有人洗肾,现在开始调整餐桌:

    • 红肉少一些,尤其是加工红肉,改用鱼、豆制品或鸡肉替代部分餐次。

    • 主食混入糙米、燕麦、红藜麦等全谷,让纤维和植物蛋白长期守护肾脏。

    • 每天抓一小把原味坚果,少量、天天最有效。

    • 乳品选低脂,份量控制在研究的最佳区间。

    张家铭说,这些改变不用急着一次到位,而是融入日常,让肾脏每天都过得轻松一些,从餐桌开始为肾脏存健康。

    慢性肾脏病初期往往没症状,一旦发现,常常已经错过最佳逆转时机。这份分析提醒我们,肾脏健康很大一部分掌握在每天的饮食选择上。每一餐,不只是吃饱,更是在替未来的自己存一笔「肾脏基金」。红肉少一点、鱼豆多一点,今天开始,就是给肾脏最好的礼物。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