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admin

    40385 帖子

    俄罗斯冒出的“内鬼” 又为乌克兰立下大功(组图)

    唐驳虎主笔 克里米亚大桥又被炸了,短短几天之内,俄罗斯的“内鬼”,再次为乌克兰立下大功。当地时间3日凌晨4点44分,克里米亚大桥的桥墩处发生了爆炸。根据乌方的通报,大桥的水下支撑结构在底部位置受到了严重破坏。现场视频则显示,水下发生了剧烈爆炸,碎片到处乱飞。【当地时间3日凌晨4点44分,克里米亚大桥的桥墩处发生了爆炸】算上这次,这座连接克里米亚和俄罗斯本土的大桥,在过去三年内已经被炸了三次。大桥遇袭后,乌方迅速公开了行动的相关细节。乌国家安全局表示,此次行动历经数个月的准备,乌克兰特工在桥墩处布置了超过1100公斤TNT当量的炸药,使大桥的水下支撑严重受损。乌方还强调,之所以选在凌晨4点44分行动,是为了尽可能避免平民伤亡(桥上没有车辆)。大桥被炸后,克里米亚大桥紧急关闭了约4小时。俄方虽然没有对袭击作出正式的回应,但俄联邦安全局很快便在克里米亚逮捕了一名“制造爆炸装置的乌克兰特工”。【根据乌方的通报,大桥的水下支撑结构在底部位置受到了严重破坏】这位特工其实是当地的一位居民,根据俄方的通报,他“主动与乌克兰安全局合作,制造爆炸装置并在半岛实施恐怖主义行为”,他将被按叛国罪进行刑事立案。先是乌军发起“蛛网行动”,117架无人机深入俄罗斯后方,摧毁多架俄军战略轰炸机和预警机;而仅仅48小时后,克里米亚大桥又第三次被炸——对于普京政府来说,这无疑是一段“艰难的时刻”。截至目前,普京本人仍然保持沉默,既没有评论“蛛网行动”,也没有回应克里米亚大桥被炸,至少没有公开的报道——相比之下,去年乌军攻入库尔斯克后,普京很快便召集了俄军高层,制定反击计划。这两次行动都有几个共同点:第一,都是经过乌方长时间策划的,“蛛网行动”的行动策划历经一年半,炸克里米亚大桥则历经数个月;【“蛛网行动”的行动策划历经一年半,炸克里米亚大桥则历经数个月】两次行动乌国家安全局局长马柳克亲自监督执行,并协调作战规划——普京政府估计现在恨死他了。两次行动均得到了“内鬼”的配合:克里米亚大桥的“内鬼”被抓了,而配合“蛛网行动”的“内鬼”则在行动前就离开了俄罗斯——他做的事情就是把装满无人机的卡车开到指定地点,发动攻击则由乌克兰特工来执行。种种迹象表明,乌克兰很早就开始就为如今的“边打边谈”做好了准备,提前派出特工渗透至俄罗斯后方,在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后,随时可以出手。那么对于普京政府来说,现在的问题就来了:基辅是否还存在其他后手?乌克兰安全局过去几年是否还招募了更多“内鬼”?战争打了三年多,俄罗斯经济千疮百孔,即使单纯从钱的角度来看,只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因为几万、数十万的卢布而冒险。另外,对战争的厌倦以及对普京政府的不满,也是许多俄罗斯人选择铤而走险的重要原因。实际上,过去两年,俄安全部门已经公布了很多这样的案例,小到仓库纵火、破坏铁路和变电站,大到刺杀高级将领、袭击重要军事目标,各种各样的案例都有。【这座连接克里米亚和俄罗斯本土的大桥,在过去三年内已经被炸了三次】回到这次克里米亚大桥被炸的事情上。“内鬼”的配合恐怕只是一部分,超过1吨的炸药在俄安全部门眼皮底下被安到了大桥下面,不可能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有分析认为,乌克兰很可能这次使用了水下无人艇,将炸药从水下运到了目标附近。不论怎样,俄军方以及安全部门这次都要负全责。乌军在2022年10月和2023年7月已经两次对大桥发动了袭击,第一次是油罐车爆炸,第二次是无人艇攻击。两次袭击后,俄军大幅提高了大桥的守卫强度,可乌方仍然能够袭击得手。更重要的是,乌克兰此举的政治象征意义,要远大于攻击大桥本身的战术意义。桥可以修,但对克里姆林宫的羞辱却无法被修复。【普京本人亲自驾驶大卡车,率领车队通过此桥以庆祝通车】2018年5月15日,克里米亚大桥举行通车仪式,普京本人亲自驾驶大卡车,率领车队通过此桥以庆祝通车。这是他20多年总统生涯中最高光的时刻之一。在普京看来,克里米亚大桥就是自己最重要的成绩之一,它象征着自己做到了那些最伟大的沙皇才能做到的事情:为俄罗斯开疆扩土——甚至要比那些沙皇们更加伟大,因为他几乎是兵不血刃地就征服了克里米亚。值得一提的是,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修改了11年级的历史教科书,增加了俄乌冲突的相关内容。而这本教科书的封面,就是克里米亚大桥的整版照片。而现在,乌克兰就是要摧毁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政治标志。即使无法摧毁,也要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袭击,来不断提醒普京政府——乌克兰人没有忘记克里米亚。

    胡锡进:印度的“伟大胜利”竟是这样造出来的(图)

    印度在5月9日前后的战争中把巴基斯坦打得落花流水,在官方特有的操控下,印度媒体向民众编织了惊人的骗局,其虚假程度足以令世界瞠目结舌。而印度空军打了败仗这件事,被从印度的信息系统中几乎不留痕地抹去了。《华盛顿邮报》4日披露、总结了印度媒体是如何制造谎言的。5月9日是印巴冲突的高峰,那天午夜刚过,一名印度记者收到印度国家广播公司通过WhatsApp(一款免费的信息与视频通话应用软件)发来的消息,称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阿西姆·穆尼尔已被逮捕,一场政变即将发生。几分钟后,这位记者在X上发布了这条信息,其他人纷纷跟进。很快,这条信息就被印度各大新闻网广泛报道,同时在社交媒体上疯传。▲《华盛顿邮报》报道截图然而,这条“突发新闻”完全是假的。巴基斯坦根本没有发生政变。阿西姆·穆尼尔将军非但没被关进监狱,反而很快会被提升为陆军元帅。这是上个月印巴之间最暴力的几个夜晚中,虚假信息席卷印度各大新闻编辑室的一个突出例子,但它远非唯一的。印度前外交秘书尼鲁帕玛·拉奥琪表示,随着战事升级,几乎没有印度官员出面解释事态发展,电视新闻中的“极端民族主义”和“异常的胜利主义”填补了这一空白,创造了一个“平行现实”。▲印度前外交秘书尼鲁帕玛·拉奥琪(图源:观察者网)比如一家印地语媒体报道称,印度军队进入了巴基斯坦。一家印地语电视台向观众声称:巴基斯坦总理已投降。另一家印度语媒体则称,巴基斯坦总理躲进了掩体里。所有这些媒体,以及印度一些最大的电视台,包括 Zee News、ABP News 和NDTV,都反复宣称巴基斯坦主要城市已被摧毁。《华盛顿邮报》说,为了支持这些虚假指控,电视台播放了与此事无关的加沙和苏丹冲突的画面,还有费城飞机失事的画面,甚至使用了电子游戏中的场景,以假乱真。印度是世界上媒体分布最广、语言最多元化的国家之一, 900个电视频道每晚都吸引着印度城镇的大量观众,报纸在农村地区仍然拥有广泛影响力。▲图源:海峡时报由于印度媒体与执政的印人党意识形态一致,媒体与莫迪政府的路线绑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而极端民族主义成为大家的共同兴奋点,也是利益分配中枢。5月8日午夜前不久,一位印地语大电视台的记者援引未具名消息人士的话,通过软件程序向同事发送了一条消息:“印度海军可能即将发动袭击”。另一人简单地补充道:“卡拉奇”,但没有提供任何消息来源的细节。几分钟后,那个印地语频道发出“印度海军袭击了巴基斯坦最大城市卡拉奇港口”的报道。一名网络员工表示:“这些频道被劣质小说作家占领了。”▲5月21日,在印度班加罗尔,一名男子骑着自行车经过一块宣传“辛杜尔行动”的广告牌。“辛杜尔行动”是印度5月初在巴基斯坦发动军事行动的代号(图源:外媒)另一家新闻编辑室的记者表示,他们的频道是在得到印度海军和空军的确认后才报道此事的。莫非印度军方鼓励了这条虚假信息?《今日印度》节目的热门主持人斯韦塔·辛格在节目中宣称:“卡拉奇正在经历自1971年以来最可怕的噩梦,”她说,“这场战争彻底摧毁了巴基斯坦。”尽管5月9日上午8点左右,卡拉奇港务局在X网站上发布消息称,没有发生袭击,但一些印地语报纸已在头版刊登了这条消息。而且随着错误报道在印度各大媒体上广泛传播,一些退役军官们也在自由讨论中纷纷援引该信息。《华盛顿邮报》同时批评了巴基斯坦媒体也散布了谎言,声称印度轰炸了阿富汗,巴基斯坦摧毁了印度陆军旅的指挥部。该报举例巴基斯坦军方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播放了一段印度新闻发布会的短片,但是对原片做了部分删除,给人一种印度没有指责巴基斯坦袭击民用基础设施的错误印象。▲3 月 23 日,巴基斯坦空军歼-10 战斗机在伊斯兰堡国庆阅兵式上翱翔。(图源:外媒)但是,两相比较,印度的假消息显然比巴基斯坦的厉害得多。而且对那场关键空战的报道,世界广泛相信了巴基斯坦关于他们用歼-10CE发射霹雳-15导弹,击落印度“阵风”战机的说法。印方的闪烁其词则被普遍认为是在掩盖真实战况。《华盛顿邮报》的报道中说,一位印度高级国家安全官员表示,这些虚假信息对印度有利。他说,如果基层政府消息人士故意散布虚假信息,那是为了利用信息空间,“尽可能地制造混乱,因为他们知道敌人正在监视”。乖乖,如此信息造假,竟还振振有词!不能不说,很多印度人的世界观是扭曲的,虚假信息支撑了印度社会在世界上非常突出的民族主义膨胀,比如很多印度人不了解印度经济和军事能力与外部世界的差距,其中很多人误以为印度比中国先进,军事上更是足以威慑中国。《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展示了印度极端民族主义被假消息煮沸的生动场景。印度人,还是醒醒吧。

    新突破!广州科研团队用莲藕接骨“塑肉身”(图)

    随着《哪吒之魔童闹海》不断刷新世界影史纪录,电影中太乙真人用藕粉帮助哪吒和敖丙重塑肉身的桥段让很多影迷记忆深刻。事实上,莲藕重塑肉身并非只停留在神话传说中,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生物研究实验室内,港科大(广州)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域研究员、长聘副教授、系统枢纽副院长吴钧向记者展示了一段在南沙当地刚挖的新垦莲藕。莲藕是一种高强度的复合结构材料。4年前,吴钧团队开始尝试用包括莲藕在内的多种食源性生物材料作为骨和皮肤伤口敷料,并在各种实验动物上展开研究,“莲藕是具有连续多孔的天然材料,能够为断骨再生提供很好的外部环境。目前,我们的小鼠实验表明,使用莲藕作为骨修复材料的小鼠,比对照组小鼠的骨损伤恢复速度明显加快。”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的广州,在国内外再生医学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期《科技周刊》,我们来一探广州再生医学领域近年来取得的重要成果接骨原理莲藕天然孔道成骨修复“高速公路”多孔中空 结构有利血管神经生长吴钧告诉记者,藕的横切面在肉眼下呈现多孔中空结构,在显微镜下,藕的内部也呈现非常完美的天然多孔中空结构。虽然古人在创作神话时并不了解其内在的科学原理,但从材料学和再生医学的角度看,它确实是良好的天然骨修复支架材料。莲藕支架“加工后的莲藕可以作为天然支架材料,这是因为莲藕的多孔中空结构非常利于骨修复,这些导管会促进新血管和神经长入,同时,对骨断端微环境中的氧气和营养成分交换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莲藕支架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毒副作用少。”强度足够 为愈合撑起空间吴钧团队发现,莲藕的结构强度其实很高。“在大家的印象里,藕很容易掰断,但正如成语‘藕断丝连’所描述的那样,莲藕其实是一种高强度的复合结构材料。经过我们一系列加工后,莲藕复合材料的强度进一步增加,能够在体内维持比较长时间的支撑强度,让骨骼、神经、血管等能够有足够的时间生长和修复。”生物活性 胜过骨水泥材料吴钧告诉记者,动物骨折后,可以将莲藕制作的生物材料填入骨折的断端,这是一种高强度、促进再生的填充材料,“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控,让莲藕生物材料的降解速度与骨骼再生速度进行‘匹配’,这样当骨骼长好了,莲藕材料也在动物体内降解和吸收掉了。”莲藕具有生物活性,加速骨骼再生。吴钧表示,目前医学上常用的骨水泥是一种高分子材料,主要帮助恢复骨骼结构,对促进骨骼再生能力有限。而莲藕生物材料有望代替目前的骨水泥材料,实现骨骼更快再生。“目前临床使用的骨水泥材料基本没有孔洞,且没有生物活性,植入的时间长了,常常会产生炎症和增生组织。”生产关键步骤:冻干、矿化吴钧介绍,莲藕生物材料生产方式非常简单——将莲藕洗净后,经过冻干和矿化处理,再经切削和精细加工后,就可以在微观上保持莲藕的天然多孔中空结构,填入骨缺损部位。冻干和矿化工序主要有两大作用,一方面是让其“脱细胞”,使藕的免疫原性大幅降低,从而让藕从植物变成一种可降解的材料。“大家都知道,跨物种之间进行移植,会产生严重的免疫排斥反应,经过冻干、矿化处理后,这些藕不仅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可以在动物体内被降解吸收,同时也基本不会表现出免疫原性。”此外,这一工序还可以让莲藕材料的强度进一步提升,“我们验证过,经过这一系列工序加工后,莲藕材料的强度与人体骨骼强度相当,比骨水泥强度略低。”“这些工序做好后,根据受体骨损伤的具体情况,经过切削和各种精细加工,就可以生产出不同形状的莲藕三维支架可降解材料,植入受体体内。”吴钧说。实验验证莲藕支架有效促进新骨生成那么,莲藕支架在促进骨折愈合方面究竟效果如何?吴钧告诉记者:“在进行小动物实验前,我们已在细胞分子学实验中,率先证实了莲藕三维支架能够促进成骨分化,具有优异的促进骨再生的潜能。”为进一步评估莲藕支架对骨骼损伤修复的能力,2020年前后,吴钧和他的团队一起进行了“构建临界颅骨缺损模型以评估莲藕支架的促进骨损伤修复性能”的实验。这一实验目前主要针对小鼠颅骨进行,实验者将所有小鼠麻醉后,对头颈部进行备皮和碘伏消毒,用手术刀沿头部中线切开创口,随后轻轻切开骨膜,使用止血钳固定两边皮肤并暴露手术位置。随后,在矢状缝两侧使用环形骨钻钻开2毫米大小的临界颅骨损伤,并将提前制备且灭菌的莲藕支架嵌入治疗组的小鼠缺损部位,而对照组的小鼠则不做治疗处理,之后对所有小鼠的伤口进行缝合。“在莲藕支架植入治疗2个月后,我们通过Micro-CT观测小鼠颅骨部位缺损修复情况,可以看到莲藕支架治疗组缺损部位处有显著的新生骨生成,愈合率达到50%左右,而对照组缺损处几乎没有愈合。这说明莲藕支架能够显著加速小鼠体内骨缺损的修复与再生。”吴钧说。“接下来,我们准备开始做大动物实验,即将在羊身上进行实验验证。”吴钧说,目前人体出现大段骨缺损,要想恢复依然是医学上的难题,“我们希望莲藕支架材料能在这一难题上实现突破。”未来,莲藕支架有望修复人体大段骨缺损。“此外,莲藕不仅可以进行骨修复,我们也在尝试将莲藕制成极薄的片状,用来制作伤口敷料,帮助伤口更快愈合。”吴钧说。冻豆腐、枸杞、油柑都在研究之列除了莲藕,吴钧团队近年来还尝试使用冻豆腐、枸杞、油柑等食材以及中药材开展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吴钧介绍,由于冻豆腐拥有蜂窝状孔隙,也可以成为三维多孔支架,帮助伤口和骨骼的修复。团队通过研究发现,将冻豆腐进行科学处理之后,能够促进大面积创伤和骨组织愈合,在创伤部位使用豆腐,还能减少疤痕的产生甚至不会留下疤痕。而枸杞、油柑则是为了提取它们的外泌体,研究它们是否对皮肤有修复和美白的作用,以应用于化妆品产业。吴钧曾在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高校深造,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医学工程,他表示,研究这些食材、中药材,主要受到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合作导师罗伯特·兰格院士的影响。“罗伯特·兰格可以说是现代生物材料、药物研究的主要奠基人,为全世界培养了至少上千名教授,他最朴素的科研理念之一就是‘简单有效’,比如先把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生物材料的原理、机制弄清楚,之后再进一步进行应用方面的针对性提升。”“在开发新材料方面,人类其实也需要回归自然,从大自然中寻找各种启发,这也是新材料领域的仿生学。自然界的生物,很多都已经进化了几百万年甚至上千万年,本身就经过了优胜劣汰。目前,我们对大自然的开发利用还很少,尤其回归到植物上,开发利用得更少,我们开发莲藕,是一个代表性的例子,希望大家能更加珍惜大自然,从大自然中获得灵感。”吴钧告诉记者。科研机构谈创新首次实现在尿液内获得干细胞再生医学领域广州科研成果丰硕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以下简称“广州健康院”)的朱艳玲副研究员介绍,广州健康院是国内最早布局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的科研机构之一,历年来诞生了很多重要科研成果,相关科研水平也享誉国内外。“国内做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相关研究的主要学者几乎都造访过广州健康院。”朱艳玲表示,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研究工作中,最前期也是最关键的工作就是获得干细胞。目前,获得干细胞主要分为两种方式:一类是从胚胎里直接分离的人胚胎干细胞;另一类是通过将体细胞采用重编程的技术来获得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该技术曾获得诺贝尔奖,获奖的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主要通过在小鼠的体细胞上导入几个关键基因的方法,让这些细胞“返老还童”,回归到生物最初始的胚胎时期,从而获得那种具有多能性的干细胞状态。“既然小鼠的体细胞可以实现‘返老还童’,那么人体细胞用同样的‘重编程’方法是否可以制造出iPS呢?这成为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所有科学家孜孜以求的科学目标。理论上,iPS可以分化为所有类型的人体细胞,从而可以治疗很多疾病。同时,iPS的来源和应用也更加广泛,因为它不需要受到胚胎来源的伦理限制。”朱艳玲说,为了攻克这一难题,时任广州健康院院长的裴端卿研究员带领团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科学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这些年来,我们研究院在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已获得两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主要围绕解析重编程的相关机制以及提高重编程效率来进行研究,后续我们也将在干细胞应用的研究方向上继续探索。”朱艳玲所在的课题组——潘光锦研究团队成功实现了从人体尿液细胞获得iPS,“人体尿液中会存在一些自然脱落的尿道上皮细胞等体细胞,通过离心收集之后,将这些细胞进行培养和增殖,并通过重编程技术给这些细胞转入几个基因,发现它们一样可以获得iPS。后续我们发现,这些通过尿液获得的iPS也是安全可靠的。”朱艳玲告诉记者,这项研究有三大优势,一是无创,二是周期快,三是依靠广州健康院开发的相关技术,能够实现导入基因的非整合表达,相较以往重编程技术来说会更加安全。朱艳玲说:“在干细胞应用方面,因为iPS具有分化成人体各种细胞的潜能,我们主攻的方向之一是血液系统,我们想让干细胞分化成有功能的血液细胞,如实现大规模体外获得免疫细胞。目前我们已经成功构建了干细胞分化为NK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技术体系,后续将逐步推动干细胞来源血液免疫细胞的临床应用。”朱艳玲介绍,目前,市场上比较多见的干细胞产品是间充质干细胞。“iPS的层级还有它的多能性要远远高于间充质干细胞。当然,目前国内已经有企业利用iPS生产各类有用的体细胞。一些企业获得临床批件之后,就将开始进行临床试验,如果临床试验通过,确实证明它有效果,这些细胞产品就可以作为药品上市。”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武威、张丹

    奢侈品大牌最新座次:前十法国占了六家(组图)

    根据大摩最新发布的2024年全球奢侈品牌排名,奢侈品行业正经历关键转折。前十大品牌中法国占据六席,彰显法国在奢侈品领域的绝对统治地位。据追风交易台消息,摩根士丹利6月3日在研报中指出,2024年标志着奢侈品行业发展的重要拐点。过去二十多年来,大型奢侈品牌一直在获得市场份额,导致行业两极分化。其中2016年至2024年期间,时装和皮具垂直领域的五大品牌(路易威登、香奈儿、爱马仕、迪奥和古驰)占行业增长的约72%,利润增长的约82%。然而分析认为,延续二十多年的行业集中化趋势在2024年首次出现逆转,顶级品牌整体失去市场份额,行业可能正进入分化阶段。根据摩根士丹利估算,2024年路易威登(除疫情外)销售额首次全年下降。香奈儿集团销售额下降5%至168亿欧元。古驰表现更为糟糕,营业额下降22.5%至77亿欧元,是前十品牌中跌幅最大的。根据报告,2024年按照营业收入划分,排名前十的奢侈品分别是:路易威登(法国)、香奈儿(法国)、爱马仕(法国)、迪奥(法国)、劳力士(瑞士)、卡地亚(法国)、古驰(意大利)、蒂芙尼(美国)、普拉达(意大利)和首次上榜前十的梵克雅宝(法国)。路易威登:王者地位依然稳固但增长神话破灭路易威登仍是最大和最赚钱的奢侈品牌。据报告,2024年销售额为222亿欧元,营业利润109亿欧元(49%的利润率)。其利润相当于排名第二的爱马仕(62亿欧元)和第三的香奈儿(43亿欧元)之和。然而,历史性的转折点出现了:2024年路易威登销售额下降约1.5%至222亿欧元,这是有记录以来首次全年销售收缩(除了新冠疫情第一年店铺大规模关闭期间)。即使在2008/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路易威登也仅在一个季度(2009年第二季度)出现收缩,全年仍实现约3%的增长。分析指出,这一变化的关键在于定价策略的局限性。路易威登在2019年至2024年间累计提价约60%,已无法像金融危机时期那样通过大幅涨价来抵消销量压力。香奈儿:第二大品牌面临挑战香奈儿品牌2024年销售额为163亿欧元,稳居第二大品牌地位。2016年至2024年期间,香奈儿销售额以1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173亿欧元。然而,2024年香奈儿集团销售额下降5%至168亿欧元。根据公司估算,皮具类别很可能出现两位数下降(作为对比,爱马仕皮具销售额2024年增长16%)。香奈儿CEO Leena Nair对2025年前景表示“非常谨慎”,认为环境仍然“不确定”。爱马仕:生长澎湃强劲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爱马仕表现尤为亮眼。报告指出,爱马仕2024年增长13%(欧元计价),成为增长最快的品牌。过去十年间,爱马仕品牌销售额以1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2024年达到148亿欧元。与迪奥并列前十品牌中增长最快的。尽管2024年爱马仕的增长质量上不如往年强劲,但分析师预计2025年仍将继续强劲增长,营业额将增长10.2%(11.3%有机增长),获得明显更多市场贡献。行业格局重要变化迪奥过去十年均增长14%,2024年营业额达到122亿欧元,但今年下降10.1%。劳力士2024年营业额约111亿欧元,增长5%,排名从第六位上升至第五位。值得注意的是,自2009年以来,劳力士首次出现销量下降,2024年销量为118万只,下降2%。尽管如此,劳力士在瑞士手表市场的份额达到32.1%,这一主导地位远超其他品牌在各自领域的表现。作为对比,路易威登在奢侈手袋市场的份额约为19%。卡地亚营业额109亿欧元,增长3.3%,首次突破100亿欧元。古驰表现极为糟糕,营业额下降22.5%至77亿欧元,是前十品牌中跌幅最大的。蒂芙尼销售额51亿欧元,下降2%。普拉达增长2.2%至39亿欧元。2024年梵克雅宝首次跻身前十大奢侈品牌,销售额约39亿欧元,增长约8%。该品牌在2013年至2024年期间从约7.5亿欧元增长至约39亿欧元,成为表现最佳的珠宝品牌。

    美国人爱吃「软饭」?越吃越不健康

    奶油马铃薯泥、奶香通心粉起司、浓郁冰淇淋与果昔。说到软质食物,美国人似乎有着特别的偏爱。这并不难理解,因为这类食物不仅滋味迷人,还常带来情感上的安慰。 根据雅虎新闻网报导,营养师布莉·菲利普斯(Bree Phillips)指出,「软质食物之所以让人感到特别满足,是因为它们给人一种放纵的感觉。这些食物通常含有较多脂肪或糖分,例如起司通心粉或冰淇淋,吃起来特别让人满足。」 此外,不少软质食物还与童年记忆紧密相连,是许多人小时候熟悉的「安慰食物」。「许多软食都与回忆相关,像是马铃薯泥或感恩节餐桌上的填料(stuffing)。」菲利普斯说,「怀旧的情感让这些食物更加抚慰人心。」 不过,除了营养与情感层面,软质食物还存在一个较少被讨论的问题,它们几乎不需要咀嚼。这可能对健康产生一些不易察觉的影响。 为什么「咀嚼」这么重要? 你或许没留意过,但咀嚼在饱足感与消化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 「咀嚼次数越多,身体越能及时察觉已经吃饱。」营养师提尔(Tir)指出,「像牛排这类需长时间咀嚼的固体食物,有助于放慢进食速度,让大脑能跟上胃部的反应。」 菲利普斯补充,当我们放慢吃饭速度、仔细咀嚼时,肠道会释放像是GLP-1与PYY等与食欲调控有关的荷尔蒙,向大脑发出「已经饱了」的信号。 相对地,许多加工软食被设计为能快速吞咽、快速吸收。提尔表示,这会让人迅速摄取大量热量,却不易产生足够的饱足感。 「液体摄取速度比固体快上60倍,且几乎不需要咀嚼,这会让饱足信号反应减弱,尽管热量相同。」她说,果昔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营养师玛拉·福勒(Maura Fowler)也说,「咀嚼越少,进食速度就越快,这会让胃来不及释放饱足荷尔蒙,导致大脑没能及时接收到『够了』的信号。」黎(Leigh)也指出,这可能导致消化不良。 软食容易吃过量? 专家一致认为,软质食物确实可能促使人过量进食。提尔援引一项荷兰研究指出,人们在吃软质食物时更容易摄取过多热量,「因为这类食物进食速度快、饱足感又不明显。」 许多软质加工食品具备所谓的「消失的热量密度」(vanishing caloric density)。也就是入口即化,让人不自觉一口接一口。 「食物的质地在控制摄食量方面扮演隐性角色。」提尔说。「像膨化零食这种松散结构的碳水化合物,会迅速在口中分解,促使人加快进食,还来不及产生饱足反应。」 菲利普斯补充,多数软质食物也缺乏纤维,而纤维对肠道健康与延长饱足感至关重要。黎则指出,某些软食为了保持柔软口感,会加入大量防腐剂与添加剂。「像白面包这类食品,为了维持柔软质地,常经过高度加工。」他说,「这也意味着更多添加成分。」 适当享用也是健康选择 这并不表示你必须从此远离马铃薯泥或早餐果昔。重点在于意识到,这类食物容易被快速吞下,因此要更留意食用速度与份量。 也别忘了,并非所有软质食物都是不健康的。希腊优格富含蛋白质与益生菌;燕麦有益心脏健康,也富含纤维,而这正是美国人普遍摄取不足的营养素;酪梨富含有益脂肪;香蕉含钾丰富;豆类与扁豆则是优质的蛋白质与纤维来源。 福勒指出,对某些族群而言,软质食物甚至是必要的。例如婴儿、牙口不好或吞咽困难的长者,以及手术后暂时无法正常进食的人。「有多少人记得拔智齿后被叮嘱只能吃马铃薯泥和冰淇淋?」她笑说,「我记得!而且当时完全不介意。」

    Breaking

    美拟加强追踪AI芯片流向 防堵Nvidia等公司产品流入中

    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克拉茨修斯(Michael Kratsios)说,美国政府正在寻求各种方法,要能更有效追踪人工智能(AI)芯片去处,防堵受出口管制的Nvidia辉达(另称英伟达)等公司芯片流到中国。 为确保美国的技术领先,华府正在拟定范围广泛的计划,其中一环就是与产业界合作,监控敏感零组件的移动,打击走私行为。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乌部分领土暂被占领求不灭国?捷克总统:那也只能如此

    捷克总统帕维尔(Petr Pavel)表示,俄罗斯暂时占领乌克兰的部分国土,或许是乌国作为主权国家得以存续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乌克兰真理报4日报导,帕维尔接受BBC采访时指出,即便拥有西方的全面支持,乌克兰目前仍无法于短期内,在不付出重大人命代价的情况下,收复被占领的领土。帕维尔说:「当然,若西方此时施压乌克兰收复所有被占领的领土,将非常不公平,因为我们并不希望消灭乌克兰国。」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赵薇名下持股再遭冻结 涉及金额达1590万人民币

    界面新闻报导,根据中国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显示,近日,艺人赵薇所持有的西藏龙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宝文娱集团有限公司、芜湖东润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被冻结,冻结股权数额分别为190万(人民币,下同)、500万、900万元,冻结期限均为三年,运行法院为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 中国企业资讯系统天眼风险信息显示,2021年4月,赵薇曾因涉及与中国民生信托有限公司相关保证合同纠纷,所持有的12.6万至900万不等股权被冻结。 2024年4月也曾传出赵薇名下部分所持股权被冻结的消息,当时冻结股权标的企业为合宝文娱集团有限公司,被冻结股权金额为500万。 赵薇名下存在多条股权冻结,冻结股权标的企业涉及芜湖东润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西藏龙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 赵薇此次遭冻结的股权总额达1590万,约221.49万美元。

    震荡国安?台积电爆2纳米关键技术外泄 涉案员工遭解职

    日经亚洲5日报导,台积电内部爆出疑似技术外泄事件,多名知情人士指出,部分前员工在任职期间涉嫌违规取得2纳米芯片制程的关键技术;涉案人员已遭解职。由于2纳米为目前全球最先进的半导体制程,案件不仅牵涉营业机密,更可能影响台湾在全球芯片产业中的技术优势与国家安全,台积电回应已启动法律程序。 日经引述多名知情人士报导,台积电内部一些前员工,任职时企图取得并外泄2纳米芯片开发与生产的内核技术数据。 台积电4日回应日经表示,公司近期「在例行监控中侦测到未经授权行为,进而发现营业秘密可能外泄情形」,目前已对涉案人员「采取严格的惩处措施,并已启动法律程序」。截稿为止,台湾高等检察署尚无进一步说明。 台积电未透露具体外泄技术内容。至于涉案人员取得或意图取得资讯的目的为何,目前仍在调查中,包括外泄资讯的可能去向、范围,以及是否有其他人涉案等,皆列为司法追查重点。 如该事件涉及企业间谍行为,恐已触犯「国家安全法」。台湾政府于2022年修法强化对敏感技术的保护,特别针对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防范技术落入敌对势力手中。政府另制定「国家内核关键技术」清单,涵盖14纳米以上先进制程的集成电路技术,凡未经授权拷贝、使用或泄露相关技术,或超出授权范围用户,皆可依国安法究责。 2纳米制程开发难度高,投入成本极高,目前全球仅有台积电、三星、英特尔与日本Rapidus等少数企业仍持续研发。台积电预计今年底前量产2纳米芯片,该技术被视为现阶段全球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