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加速死亡非自然死? 安宁医学会:断食善终有疑虑

    安宁缓和医学会常务理事、台大金山分院院长蔡兆勋(左)表示,末期病人需要「被爱与关心」才能调适面对死亡。图为蔡兆勋对家属说明恒温洗澡室。(记者陈正兴/摄影)

    「好死」是人之所愿,近年许多病人至医院安宁病房表明寻求「断食善终」,但台湾安宁缓和医学会发布声明表达反对,认为以「断食」为手段,加速死亡进程,已非「自然死」,过程与价值也不符合「善终」,在医学伦理及法律上皆有疑虑。对此,出书说明自己陪伴母亲断食的台中市立复健医院前院长毕柳莺表示,有些重症末期病人选择自主断食,是因为生存痛苦远大于死亡,「想吃多少是病人自我选择」。

    台湾安宁缓和医学会发布声明并呼吁三点:一、采取断食以提早终结生命,并非自然「善终」,善终无须强行断食。二、摒弃使用、散播或倡议所谓「断食善终」说词,以免误导社会大众的正确认知、病人的自主选择。三、有关末期病人舒适进食、营养及流体喂养的论述,乃至自主停止饮食与饮水,应参考学会相关教材与指引。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94617103692-0’); });

    安宁缓和医学会常务理事、台大金山分院院长蔡兆勋表示,断食善终并非学术名词,没有明确定义,病人期待减少无品质生活,却因「断食善终」引发误会,尤其让重度失能病人「加速死亡」,提早结束生命,学会对此非常忧心,发布声明盼避免负面效应。

    台湾卫福部医事司表示,赞成安宁缓和医学会主张,但临床案例情况各不同,是否运行断食,须视个案情况而定。

    蔡兆勋认为,医师不该强迫喂食临终病人,但也不该让病人「被断食」,临床上安宁缓和医疗依病人消化吸收情况,酌量调整进食量或鼻胃管灌食量,至临终前,病人因病情发展,食量递减,最终自然停止饮食,这才是自然死,反观断食善终是「人为计划性断食」,以让病人死亡为目标。

    「一心想死的人,怎会善终?」蔡兆勋表示,从事安宁缓和医疗数十年,从善终病人观察,末期病人需要「被爱与关心」才能做好面对死亡的调适,继续走完人生的旅途。

    她助母断食 「尊重病人意愿」

    毕柳莺则表示,自己协助进行断食善终病人,为无意识插管病人、老衰病人及重病末期病人等,符合安宁缓和条例及病人自主权利法,让病人不必被强迫喂食受苦,少数重度失能病人,选择自主断食,则是尊重病人意愿。

    毕柳莺说,断食善终获广大回响,是因为许多末期病人被送至重症病房,仍被灌食牛奶、打点滴,病人四肢渗水痛不欲生。家属愿意放手为无意识插管卧床者撤除维生医疗,却被医院安宁病房拒绝,只好自立自强,找居家医疗团队协助。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