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加州华人莫女士的母亲日前在买果汁、食物时,不知情的状况下被支付超过千元小费。其实,类似被增加小费的事时有发生。还有华人曾被店员在小费前私加「1」,结果多付100多元。律师建议,民众在消费时尽量使用信用卡,若涉及金额较大,还可以去当地小额法庭提告商家。
莫女士在果汁店结帐17.28美元,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被支付超过千元小费。发现问题后她第一时间联系银行上报这笔支付有问题,之后去店里质问店员。然而店员表示他们不保留纪录,需要总公司调查后,再回报情况,不过莫女士称,她一直没收到回应。
银行卡被多刷1000多美元后,在莫女士申诉下,银行取消这笔交易。然而事情并未到此结束。莫女士表示,7月3日,这笔共计1129.05美元的钱再次被扣走,支付商家仍是那家果汁店。莫女士说,这次她已经报警并给这家果汁店公司写了投诉邮件。她也会再次打电话给银行追回这笔款项。
南加州杨安立律师在解了莫女士及其母亲的经历后建议,第一时间找银行争论(dispute),收回这笔付款。金额在5000美元以下的,可以去当地小额法庭提起诉讼。杨安立表示,从法律角度,在客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故意添加小费,可以涉及民事法律诉讼和刑事法律。受害人可以去警局报警,让警察调查此事。她说,受害人也可以去商家的Yelp、谷歌等网站平台发帖投诉。
杨安立也曾听说过朋友遇到类似问题。她的朋友在帐单上填写了小费后,被店员私自在金额前面添加了数字「1」,结果变成100多美元的小费。这位朋友是后来才发现。杨安立也表示,这种私自更改金额的情况并不多见,因为如果被逮到,仅为贪图小利被送进监狱,「不划算」。
另一位律师邓洪则表示,为避免此类问题,他强烈建议民众使用信用卡支付。很多信用卡公司在过去一个月时间内的交易都可以撤回。他说,很多新移民不了解信用卡的好处,使用银行签帐卡(借计卡)付款,这导致付出的钱很难撤回,这时候需要民众去当地警局报案,拿着警局开具的报告,可以找银行要回这笔钱。
邓洪介绍,法律规定,餐厅等商家在客人付款时,一定要确保客人知道支付的这笔钱,绝不能私自更改数字。若这样做,涉及盗用身分罪。
莫女士在网络上发出自己被私自添加千元小费的经历后,网友献计献策。有网友表示,干脆使用现金支付,这样可以清楚地知道支付了多少钱。莫女士在第二次被扣款后,有网友认为,莫女士应该取消这张银行卡,避免未来再次可能被刷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