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中国又一“王炸”出现 大国重器 史无前例(组图)

    这两天,人类的工程史上迎来一个重要时刻。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在西藏林芝举行。总理亲自到场并出席了开工仪式,规格极高。

    而就在同一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今年的1号公告,宣布组建中国雅江集团有限公司。国资委更新后的央企名录显示,雅江集团在99家央企中位列第22位,位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之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之前。

    这家央企,将全面负责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

    超级工程+新央企,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分量到底有多夸张?新华社的通稿说: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主要采取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开发方式,建设5座梯级电站,总投资约1.2万亿元。工程电力以外送消纳为主,兼顾西藏本地自用需求。

    另据时任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晏志勇透露,雅江下游水电工程的装机容量大体上“相当于3个三峡电站”,每年可提供近3000亿度清洁、可再生、零碳的电力。

    要知道,雅鲁藏布江可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河,出境后流经印度和孟加拉国后,与恒河汇合注入印度洋。如此宏大的世纪工程,势必牵动地缘高度关注。

    国家为何要在这一节点,释放如此重磅的基建大招?背后又有何深远的考量?

    “大国重器”横空出世的用意,非同寻常。

    1

    不少人可能第一次听说这个带着神秘色彩的超级工程。事实上,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的官方信息虽然很少,但国家推进的却非常坚决。

    早在2020年11月,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就明确提出了“实施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

    次年3月,经全国人大表决通过,这一工程正式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被列入了“拓展投资空间”一节,与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星际探测、北斗产业化等重大工程并列,可见其重视程度之高。

    2020年,当“实施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被写入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建议时,时任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晏志勇相当激动,认为这是一次历史性机遇。他提到几个重要的信息:

    一、雅鲁藏布江下游近6000万千瓦水电的开发,每年可提供近3000亿度清洁、可再生、零碳的电力。

    二、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站投入运行后,每年可以为西藏自治区形成200亿元以上的财政收入,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晏志勇还提到,雅鲁藏布江流域干流水能资源最丰富,理论蕴藏量近8000万千瓦,其下游的大拐弯地区更是“世界水能富集之最”,在50公里直线距离内,形成了2000米的落差,汇集了近7000万千瓦的技术可开发资源,规模相当于3个多三峡电站(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

    在被纳入“十四五”规划后的几年里,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的相关消息却一度陷入沉寂。直到去年底,新华社发布了一则不起眼的消息稿,引发了一阵波澜:

    中国政府核准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

    核准,意味着离开工只有临门一脚。如今半年之后,这一“世纪工程”带着专属央企——雅江集团正式亮相,给世界诠释了什么叫:

    开局,即是王炸。

    2

    事实上,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启动对雅鲁藏布峡谷的勘测时,就有学者论证过在这里开发水电的可行性。不过在当时看来,这座水电站如果真的要建,不亚于平地登天,难度实在太大了。

    雅鲁藏布江在藏语里的含义,是“高山流下的雪水”,它发源于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在我国境内长2075km。在下游从西藏米林县派镇到墨脱县巴昔卡段,河流受高山石壁所阻蜿蜒曲折,形成了一个马蹄形大拐弯,形成了著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峡谷,垂直落差最高可达6009米,差不多相当于2-3个美国科罗拉多峡谷那么深。而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入口的派镇(海拔2900m),到出口巴昔卡处(155m海拔),短短50公里的直线距离里,相对落差达到2700多米。

    而且雅鲁藏布江不仅落差高,水量还极大。是我国径流量排名第四的大河。除了上游的冰雪融水外,下游的墨脱地区还是印度洋暖湿气流的水汽输送通道,为中国大陆降水量最大的地区。

    不妨做个简单的比较:以“高峡出平湖”著称的三峡大坝,其上下游的落差也仅为113米,相当于一座50层的高楼。三峡已经算得上是人类史上的世纪工程了,那么,相对落差2700米的雅鲁藏布峡谷电站,该怎么建?

    按照目前公开的信息,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主要采取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开发方式,简单来说,就是在南迦巴瓦峰山体中开凿 50 余公里的引水隧洞,将原本蜿蜒的河道 “拉直”,让江水通过 5 级梯级电站,释放出巨大的势能。

    这到底是怎样一幅壮观的景象?可能只能等到工程完工后,大家到场体会了。

    3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的上马,能带来哪些明显效益?

    首先就是能源。

    雅鲁藏布江水电站,假如按照前述的年均发电量3000亿度来估算,约占当前全国发电量超过3%。

    要知道,三峡电站运行20多年来,累计发电总量也不过1.7万亿千瓦时。雅鲁藏布江水电站只需要6年左右就可以达到了!

    我根据相关数据估算,雅鲁藏布江水电站运行一年,足足可以节省9000万吨煤左右,超过中国动力煤进口第三大国澳大利亚的总量。

    这对中国全面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

    目前,煤炭依旧是中国最主要的能源来源。到2022年底,中国的能源消费中煤炭占比仍有56.2%,其中大量需要从国外进口,还远远不够用。2023年,中国累计进口动力煤3.54亿吨,同比增长61.91%,多年来首次突破3亿吨大关。

    据统计,2024年前十个月,我国动力煤进口主要国家按比例排序分别是:印尼44%、俄罗斯18%万吨、蒙古国15%万吨、澳大利亚15%(6484万吨),其他国家8%。

    这么看来,仅一个雅鲁藏布江水电站所节省的煤炭,就大大超过了从澳大利亚的进口量,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安全支撑。

    有了这样一座超级电站,我们面对未来可能的变数,又有了一张令人安心的底牌。

    毕竟,在能源结构中摆脱对煤炭的依赖,不仅仅是应对气候变化,也是一个能源自主问题,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里,必须要未雨绸缪,做好长远打算。

    4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对于当前中国的地缘关系,也无异于一张“王炸”。

    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就在雅鲁藏布江官宣前夕,7月15日,印度外长苏杰生抵达天津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外长会议,这是他五年来首次访华。

    此前,关于中国要开发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的消息,印度智库机构“政策研究中心”的战略研究教授布拉马·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就表示:

    中国决定在雅鲁藏布江下游修建水坝,这一决策将会使得中国对于印度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早在2020年,就有媒体曾援引印度水利部高级官员迈赫拉(T.S. Mehra)的话报道称,作为对中国的“回应”,印度政府考虑在布拉马普特拉河上建造一个10GW(GW为10亿瓦)的水电站项目,以“缓解中国水电大坝项目的不利影响”。

    而此前针对面对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的提问,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则表示:

    雅下水电开发已经经过了数十年的深入研究,工程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相应的保障措施,不会对下游产生不利的影响。

    我们也将继续通过既有的渠道同下游国家保持沟通,加强防灾减灾的合作,造福流域人民。

    可见,中国已经做足了充分的准备。

    事实上,有学者认为雅鲁藏布江水电站建成后,对于印度也是一件好事。毕竟,坐拥恒河的印度,其实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人均用水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不仅如此,印度90%左右的用水还要用于农业灌溉,每逢夏季干旱高温,农业都会面临减产甚至绝收。

    雅鲁藏布江水电站建成后,布拉马普特拉河的水量可能实现常年较稳定的流动,下游在枯水季节也有水可用。但前提是,两国之间要有默契的配合。

    前几年,中印两国的关系一度陷入低谷。相应的,近年来中国围绕西藏边境地区的基建项目明显升温。除了雅鲁藏布江水电站以来,另一个号称“铁路史上的世界工程”——川藏铁路,也进入了冲刺阶段。

    不管国际环境怎么变,我们都要把地缘政治的主动权,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里。

    5

    雅鲁藏布江水电站工程的开工,让许多人为之振奋。但中国对于水利工程的追求,还远未达终点。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开启了新一轮的“国家战略腹地”建设,西南地区作为重要的能源供应枢纽,将会得到更多的重视。未来,这里也许会有更多的“世纪工程”落地。

    “基建狂魔”的水电建设,还将按下“加速键”。

    从1878年法国建成世界第一座水电站开始,水电工程迄今已有了146年的历史。而直到1910年,中国才建成首座现代水电站,即云南昆明石龙坝水电站,拥有两台240千瓦的水轮发电机,发电机来自德国西门子,水轮机来自奥地利。

    整个20世纪,中国的水电站项目还大量依赖外国公司的技术援助。

    如今,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中国不仅已基本实现了水电核心技术的国产化,也成为了全球水电市场的绝对霸主。截至2022年,全球服役的70万千瓦以上机组有127台,中国就有104台。

    今天,中国的水电建设企业,已经在抢占全球的市场。截至2019年,中国企业参与的海外水电站项目约320座,占据了七成以上海外市场份额。

    无论是喜马拉雅山大断裂带的巴基斯坦NJ水电站、库容超过三峡的马来西亚巴贡水电站,还是有“东非电塔”之称的埃塞俄比亚吉布Ⅲ水电站,都是中国基建实力的象征。

    因此,再次攻克一座难度极高的水电工程,对于中国水利基建的“出海”,也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我看来,挑战水利工程的“不可能”,与探索太空一样值得骄傲:都是从不同的维度,挑战人类文明的边界。

    正如我们为何要攀登珠峰一样——因为它就在那里。

    相关报道:斥资1.2万亿,为什么中国要修墨脱水电站?

    人类史上最大的水电工程,要拉开序幕了。都说土木老哥的黄金岁月结束了,可中央不答应。新一轮的超级大基建,又要搞起来了。

    在墨脱水电站开工前,广西平陆运河、武汉荆汉运河、湖南湘桂运河、安徽江淮运河、河南内水运河,还有浙赣粤运河,也将全面启动,总投资8500亿,这些都还是国内的大工程。

    海外的还有柬埔寨德崇扶南运河,南美两洋铁路,中泰高铁,马来西亚东海岸高铁以及雅万高铁之后,印尼要修第二条高铁。这些工程,全都需要中国资金,中国技术,中国设备以及中国人才!

    其中,最大的项目就是墨脱水电站了。这一座水电站,工期就长达20年,要2045年才能完工。总投资呢?1.2万亿。要是一个土木毕业生,这时候加入雅江集团,那基本上,这辈子不用愁了,直接献身西藏了。干好墨脱水电站这一个项目,就够吃一辈子了。

    那为什么要修墨脱水电站呢?要知道,墨脱极为偏僻,是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它到2013年,才正式通公路。这个地方,人烟稀少,产业匮乏,却是一个天然的水电宝藏!

    首先,雅鲁藏布江从这里经过,径流量极大。雅鲁藏布江的墨脱段,一年径流量就超过1600亿立方米!其次,它的干流落差超过2700米。其三,它的气候很好,冬季温度在5到15°之间,全年都不会结冰。

    很多人不知道,雅鲁藏布江是全球最大的水电处女地。它的水电潜能,占全球未开发水电潜能的40%。按规划,墨脱水电站建成以后,每年发电量就能超过3000亿度,相当于三个三峡了。

    投资1.2万亿,看起来这个数字极大,但细算起来,这是一本万利的生意!为什么?首先,它的年发电量太大了。像三峡,一年也就发电900亿度,但墨脱水电站一年能发电3000亿度。三峡水电上网价格大约2毛5,它位于长江中下游,送电距离比较近。但墨脱水电站位于喜马拉雅山脉,输电距离很远,上网价格可能上调到3到4毛。那它卖电的收入,一年就有900到1200亿!

    这还只是卖电的收入,建了水电站以后,就会有水库。有了水库,就能养鱼。不要低估中国人养鱼的实力,新疆都能打造成“水上江南”。去新疆,都能吃上本地三文鱼,还有螃蟹了。雅鲁藏布江也盛产高原鱼类,像尖裸鲤、裂腹鱼、双须叶须鱼等。以前不许捕捞,因为西藏生态脆弱,但搞了水库以后,就可以大量培植了。这些都是电费以外的增值收入。

    另外,1.2万亿的投资,还能拉动大量基建产业链的增长。比如钢铁、水泥、工程机械以及电气设备等,比如水电设备龙头东方电气、哈尔滨电气,还有水电承包商龙头中国电建集团、长江电力集团以及华能水电等。西藏本地的爆破企业高争民爆,也能吃到墨脱水电站的投资红利。

    但墨脱水电站不只是为了“西电东送”,也有“西电南送”的需求。像下游的不丹、尼泊尔、孟加拉国等,都可以找中国买电。就像广西对越南供电一样,未来,西藏也将成为南亚的输电中心!电网过去以后,铁路也会过去。如中尼铁路,早就敲定,开始测绘地图了。

    而且,有了这座水电站,中国大量的AI数据中心,都可能迁往西藏。为什么呢?一是,能源量大管饱。二是,身处西部腹地,不用担心安全。那有人问了,要是印度导弹袭击怎么办?这就真不用操心了。

    印度位于下游,它敢炸墨脱水电站,第一个被淹没的就是印度东北六个邦!没有这座水电站,印度还可能挑衅一下中印边境线,有了这座水电站,印度比中国更关心它的安全。不但印度不能破坏,任何第三方胆敢破坏,印度都要跟它宣战!

    墨脱水电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史诗级工程。它也必将成为中华民族在地球上,再次打造的一张超级名片。

    考虑到AI的底层支撑是电力。有了这座水电站,一年新增供电超过3000亿度,中美之间的AI竞争,基本也就不用担心了。它将成为中国AI的最强奠基石!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