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四大意外 中共年中最重要会议 信号意味深长(图)

    今天的政治局会议释放出的真正重大信号,很多人没注意到。

    国家的重大会议从来不是单一的,而是一整套系统的“组合拳”,是整个治理系统都围绕其展开的重大节点。

    就在会议前几天,我们宣布了覆盖全民的3600元/年育儿补贴,可能是1949年以来史上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不设附加条件(只有生娃一个条件),直接给普通民众发放现金补贴,雨露均沾。而且,这笔钱大部分来自中央财政。

    这个事非常重要,说明我们的经济政策理念出现了70年来的一次大转向。所以,别看会议通稿中只有短短一句“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内涵却极其丰富。

    中美新一轮谈判刚刚落幕,达成的成果概括4个字是“如期展期”。显然博弈还在“磨”,谈判进入深水区,基调不变继续“以我为主”。

    在这样的微妙时刻,年中最重要会议的定调就显得格外意味深长:

    为什么会议没有一个字提及房地产?

    为什么对比月初,会议把“低价无序竞争”换成“无序竞争”,把“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变成“重点行业产能治理”?

    为什么很多人看完会议通稿,感觉到下半年没有“大刺激”?

    历史性的变化,已经在草蛇灰线的布局间,悄悄发生。四大意外,意味深长。

    1

    “房地产”消失了

    非常罕见的一点,就是会议通稿没有提到楼市,“房地产”消失了。这在近年来从未出现过。

    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态是“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今年4月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到如今只字不提,说明什么?房地产可能已经排不上号了。

    会议通稿仅仅提到一句“落实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


    没有提到降准降息,背着存量房贷的购房者,还得再等一等。更没有“企稳回升”之类的表述,估计很多房产中介也要失望了。

    未来的房地产,将适应城镇化进程的转型,从外延扩张式,转变为内涵提升式。好城市、好房子成为稳楼市的基石。

    同样失望的,还有期待着大规模刺激的机构和股民们。本来,很多人看到雅江水电站、生育补贴、反内卷等政策相继出台,都感觉后面还会有一系列大招,准备要燃爆了。

    这次为什么没有呢?

    我们看高层对上半年经济工作的评价,是“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

    5.3%的经济增速已经很不错了,说明政策层对于上半年的经济走势和政策效果,是比较满意的,接下来主要是“巩固”。正因如此,宏观政策基调也是“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大概就是相机决策的意思。

    内外部环境都比较符合预期,这时候没必要锦上添花。治大国如烹小鲜,不宜过多翻覆,这也是战略定力的体现。

    2

    “投资于人”

    为什么不大力刺激房地产,也跟决策思路的大转折有关。下半年,国家很可能会继续给普通民众发钱。

    房地产的“退场”、千亿级生育补贴的出炉,是一个无比明确的信号。

    我们要从“投资于物”的发展范式,切换到“投资于人”了。过去70年的国策是投资于物,是以“物质资本积累”为核心,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公路、铁路、工厂、房地产、发电站这些投资和生产的领域,成果是显赫的。

    同时,我们总觉得高福利主义会养懒汉,会重蹈希腊、阿根廷的财政透支陷阱,对于人的投入力度相对较小。

    但今天,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生产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30%,发电量占全球30%,钢铁、水泥产量都占全球50%。

    但硬币的另一面颇为尴尬,就是我们的生产能力增速远远超过收入的增长,居民消费占比GDP只有38%,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居民消费支出只占全球13%左右,年出生人口只占全球7%。

    这,就是代价。

    我们今天的很多问题产生,都是基于这个投资于物、不投资于人的历史惯性。由于持续加码制造业和基建,非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逆势增长26%,有效需求又尚未跟上,低物价、产能过剩随之而来,成为经济脊梁骨上的幽灵。

    如今,巨大的转折已经出现了。

    很多人可能没注意到,会议很重要的一点是部署谋划十五五规划,其中就明确提出,十五五规划期间要:

    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如果你之前觉得这个提法比较虚,结合全民生育补贴的出炉,是不是会有更深的感受?

    麦子熟了2000次,全民发钱是第一次,生育补贴最重大的意义,是它开了历史先河。下半年我们会以鼓励生育为切入点,逐步扩散到婚嫁、养育、教育、就业、就医、住房、养老等领域,开始一系列的撒钱动作,直接为普通民众注入流动性,改善现金流,最终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锻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数据上看,今年上半年,财政支出出现了向社会福利倾斜的重大结构性转变,民生相关支出同比增长6.4%,创下近5.7万亿的历史同期新高。而同期的基建相关支出则同比收缩了4.5%。

    一个新的“投资于人”的时代,正在到来。从这个观察点出发,更好理解“反内卷”“去产能”。

    3

    “低价”,也消失了

    对比月初的中央财经委会议,反内卷的目标,也出现了边际性的变化。

    当时的提法是: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但此次重磅会议上,转变成为这样的表述: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

    发现没有,“低价”消失了,“落后产能”也不见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先说价格,决策层可能已经关注到,低价并不是内卷、无序的独特表现,因为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甚至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也会带来低价。

    反内卷,并非“不让降价了”。删除“低价”二字,可以避免这样的误解。

    并非所有的降价、低价、补贴,都是“内卷”。7月14日人民日报关于反内卷的头版文章就引述了一个案例:浙江杭州的老款零跑C11车主林先生最近换购了新车,配置升级了不少,到手价比4年前还低。

    关于产能和招商引资的表述调整,则进一步扩大了治理的内涵,不仅仅包括现有产能,甚至还包括准备上马的。不仅仅针对落后产能,甚至还包括最先进的。

    举个例子,前几天发改委专门开会提出,“下大力气防止低空产业领域出现低效重复建设的现象”。这里的关键词,是“防止”。现在各地都在寻找后房地产时代的产业支柱,低空经济火了之后,有发达城市建了11家低空产业园,规划同质化难以避免。如果再野蛮生长下去,将来恐怕又会是一地鸡毛。

    还没有疯狂卷起来,就已经先敲响警钟,产能治理的范围,显然比“去产能”更广泛。

    4

    十五五规划

    比起短期内政策变化,会议还有一个最大的看点,十五五规划。这才是影响我们每个人的大事。

    今年10月,“十五五”规划全文框架和政策重心就会基本确定,未来5-1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路线图也将大体确定。结合会议信息,目前来看,十五五规划的主线是什么?

    科技!科技!还是科技!

    通稿中有一句话,非常重要——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

    新兴支柱产业,包括那些领域?如果参照以往“新支柱产业”的提法,范围主要指向类脑智能、基因技术、未来网络、量子信息、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领域。

    这些,都是我们中长期培育新支柱产业的关键赛道。

    未来的资源倾斜肉眼可见:基础研究经费会增加、高等教育理工化的趋势会继续,更多的DeepSeek之类科创企业会涌现,更多像麒麟芯片那样的突破也会出现……

    一个微妙的重合是,我们的十五五规划,大致上跟太平洋对岸的川普2.0匹配。

    最近一段时间,两国股市也罕见“同步”上涨,上证指数重上3600点水平,标普500已经连续创下了历史新高。

    本质上,东大和西大都开启了国运级别的改革。一边部署十五五规划,一边通过了大而美方案;东大的主线是科创,西大的主线是关税,东大要减产能,西大要减税;东大押注的是企业从产能,转向技术突围,西大押注的是关税增长解决债务问题。

    大国博弈进入底层角力,关键在于谁能通过改革变得更强。而改革的成败,大概率决定两国资产价格的长期走势,也必将影响普通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

    总之,未来5年不一定会很太平,但一定会很精彩。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