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普总统的关税战开打以来,全球汽车制造商已蒙受近120亿元的损失;这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汽车业面临的最大冲击,更惨的是,这可能只是开端。
华尔街日报报导,除了关税成本持续叠加外,美国、日本、南韩和欧洲车厂也面临多年的重组和供应链调整,以适应新现实,包括斥资重塑电动车工厂。
车厂因应川普的关税有两种方法:提高价格和移往美国生产。但对汽车制造商而言,这两项措施都并非短期能完成,且可能让他们在未来几年陷入困境。
怀疑论人士认为,关税只会稍微改变汽车业,全球车厂投资美国,是因为美国强劲的消费市场,而非政治因素。
然而,白宫的贸易政策可能加速汽车产地更接近销售地的产业趋势。
北美、欧洲和中国等大型汽车市场因为法规、技术和消费者偏好不同而日益分化,这让汽车制造商选择在当地设计与制造。
中资的瑞典富豪汽车(Volvo)首席执行官塞缪尔森(Håkan Samuelsson)表示,「全球化和全球汽车时代,一切都是平等的;我认为我们将告别这个时代,迎接一个更区域化的世界。」
日本丰田汽车(Toyota)7日表示,关税增加让营运利润缩水约30亿元;这是全球车厂迄今通报的最大金额,其次是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通用预期,「一致的定价措施」将抵消今年约10%、相当于40亿元到50亿元的关税成本。
华尔街日报统计,大型上市公司通报,受关税影响的总损失已达118亿元。
关税冲击不仅于此,丰田预测,关税将对在其明年3月结束的财年造成95亿元的负担,净利预期将减少44%。
目前看来,中国以外的全球十大汽车制造商,今年的净利将缩水约25%,降至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工厂停工、资金枯竭以来的低谷。
川普3月宣布征收25%汽车关税时,许多分析师认为车厂会涨价以弥补成本;此情况尚未发生,清库存惯用的促销方案减少,但大多数车厂尚未全面提价。
车厂必须在维护利润和销售下滑之间找到平衡,否则可能会流失客群,甚至成为社群媒体用户挞伐的目标。
杰富瑞金融集团(Jefferies)分析师霍修(Philippe Houchois)表示,「没有人急着抢先行动,他们都害怕川普的恶意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