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普总统一再保证他的全面关税政策将使美国企业回流、重振制造业,可是上任后大部分时间与制造业相关的经济活动都在萎缩;而一些企业虽承诺投资本土,却像是为了安抚川普的场面话,能否实现依然未定。
华尔街日报报导,目前进口商品的实际平均关税税率约为18%,相较去年的2.3%,现在来到1930年代以来的最高点。供应管理协会(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ISM)月度调查显示,美国制造业活动从3月到7月萎缩,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最新值为48,低于荣枯线50。
华府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资深顾问芮恩希(William Alan Reinsch)指出,这种关税水平可能足以恢复部分纺织品的生产,但汽车、钢铁产业恐怕无法回美;能受益的明显将是劳力成本占比较低、原材料可在国内或附近找到替代来源的产业。
白宫依然宣称自今年初以来,各公司已宣布了近2兆元的制造业投资项目,其中近80个项目涵盖工厂、数据中心和液化天然气设施等。最新的承诺来自苹果,该公司计划向美国额外投资1000亿元,此前则在2月称将于4年内在美国投资超过5000亿元,用于制造其主要产品的服务器和零件。
专家指出这些项目从寻找和确定扩建地点到创建国内供应链,将需要数年而非几月或几季就能完成,且许多规模较大的国内制造商仍依赖进口钢铁、铜、铝或其他零件。芮恩希及其他专家表示贸易战前景难以预测,使得企业难以做出大规模资本投资的决定,例如将工厂从亚洲迁回美国;其他因素也正影响投资,即使是本在美国就有工厂的公司也面临困境。
例如摩托车制造商哈雷(Harley-Davidson)和越野车制造商北极星(Polaris)均在美国有工厂,皆表示消费者支出意愿下滑让他们决定减产。惠而浦(Whirlpool)在美销售的大型家电约80%在本土生产,却说亚洲竞争品牌赶在关税上调前全力出货、住宅销售下滑都影响其产量和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