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Defence-Blog”网站近日消息,印尼已经从土耳其收到首批“可汗”战术导弹。这款最大射程280千米,搭载到越野底盘上的战略武器,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地区局势,也是土耳其国防工业积极发展的重要标志。而罕有人知的是,“可汗”的关键技术其实来自中国,并且过程非常难看。
▲“Defence-Blog”网站声称“可汗”已经交付印尼
两伊战争后期,“导弹袭城战”成为主流,双方都希望借助大威力的战术导弹,迫使对手退出战争。由于伊朗和伊拉克并不具备生产战术导弹的能力,所以当时这类武器销售非常火爆,往往能卖出平时数倍的价格。国内因为手里没有合适的装备出口,所以只出售了部分老旧的红旗-2防空导弹(可见防空导弹作为对地武器使用的情况,并不是俄乌战争才有)。到90年代初期,国内研发多年,搭载固体燃料的两款近程弹道导弹先后服役。于是以其为蓝本,推出了几个削减射程、威力的外贸型号,以模型对外参展,希望能获得国际买家青睐。
▲红旗-2当时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然而,在苏联解体,“飞毛腿”大量外流的情况下,并没有买家感兴趣,真正找上门的是不折不扣的“恶客”。1999年“瓦良格”号航母第一次抵达博斯普鲁斯海峡时,收到了土耳其政府“禁止通过”的指令,直到满足后者诸多条件后,才在2001年通过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而作为双方谈判的基础之一,国内与土耳其MKE公司,合作开发150千米射程的近程弹道导弹,并出口一个连的WS-1和全套技术,就罕有人知了。事实上,在以合作名义完成B-611战术导弹的开发后,土耳其并未采购过哪怕一枚成品,但其所谓的国产J-600T却很快出现在土耳其军队里。并且外形尺寸、结构重量和射程等数据,与B-611基本一致。
▲土耳其装备的J-600T战术导弹
之后,土耳其进一步对J-600T进行改进,推出了被称作“可汗”的升级型号,射程拓展到280千米,同时还衍生了出口版“博拉”。此外,同样在这个时间点,开始对外出口的土耳其TR-300火箭炮,也与WS-1高度相似。因为本身基础薄弱,土耳其消化这些技术花费了不少时间和资源,直到2022年10月,才完成500千米级增程“可汗”的试射,并得到了“台风”新编号。按照土耳其公布的规划,其正着手发展1000千米射程的最新版本,以满足自己的战略野心。
▲“可汗”使用非常经典的箱式结构
没有人知道,当年土耳其获得B-611和WS-1的核心技术,究竟付出了什么代价,只能推测以当时“瓦良格”号的遭遇,土耳其必然占据绝对上风。而这些年来,土耳其以两款战略武器核心技术为起点,发展了相当有规模的武器装备体系,节省了数十亿美元武器进口开支。同时,通过外售相关武器获得的收入、国际影响力,更是难以估量。这次“可汗”出口到印尼,则是其将手伸到东南亚的表现之一。
▲“可汗”战斗机订单是假的,但“可汗”导弹订单是真的
值得一提的是,国产FD-2000(即红旗-9A出口型)曾在十二年前,拿下土耳其30亿美元大单。当时舆论一片欢呼,但也有人想起B-611的旧事,认为不值得期待。后面土耳其果然露出真面目,一再压价并要求转让核心技术,这次没有第二个“瓦良格”号,国内自然不肯让步太多。最终是俄罗斯低价出口了S-400(并未提供核心技术,不过价格是目前所有S-400出口单子里最便宜的)。土耳其因此遭遇美国全面制裁,多个国防项目中断。而等到俄乌战争爆发后,土耳其又趁机将手进一步伸进叙利亚,同时趁俄罗斯无力顾及西南局势,和阿塞拜疆联手搞了不少动作。
▲当年FD-2000没出口是明智的
对国内而言,B-611的故事已经过去,“瓦良格”号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代价虽然不小,但现在的收获却更加丰厚。真正需要注意的是,土耳其这几年一直觊觎中国出口巴基斯坦的先进装备,多次试图从中分润技术,这可比“可汗”的危险大多了。